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8章 第118章(1/4)
    明七年, 杜衡正任熹江府知府。

    熹江气候温和,冬夏气温并不极端,一年四季都点春天的味道, 十分宜居, 熹江府的人口格外丰沛。

    街市乡里人口来往都很是热闹。

    百姓安居乐业, 生活闲乐,乡绅大户明理素质高,官员的日子也很是清闲。

    在秋阳县里奔忙斗乡绅搞建设, 惯了夙兴夜寐焦愁的杜衡,到了这么个安闲的地儿, 一时间还真有点无所适从。

    案子用不着他来审理, 自有通判断案做宰;建设也早被前头做政绩的官员搞得完备,无从下手;教育这块儿已经文武兼修, 蒸蒸日上。

    出门有老百姓问安好, 乡绅大户客气自持

    去了不知觉大半年, 杜衡一件像样的事情也没办, 简直跟养老差不多了。

    听闻上任知府调任来就这么做了三年官, 也未有甚么极大的作为便被调回了京中任职。

    凡只不出乱子,来了这般太平府地上待个几年, 几乎都能调去京城, 可以说是京官预备役, 来做做知府过渡。

    杜衡觉得自己也还算年轻, 好像还能挣扎两年,这太早的养起老来, 好像不太利于往后的发展啊, 实在是消磨人的意志的很。

    罪过, 罪过。

    杜衡寻着事情办, 布令了府城以及各县城修筑公共厕所。

    然则诏令是四月发下去的,各县城立即响应号召建设,七月份工程便竣工了。

    事情办的也太快了些,杜衡原本以为是地方上敷衍他一个新任的知府,便带着人下巡县城去看看,没想到各地都修建的很好。

    原则是熹江府人口充沛,劳力多且廉价,县里要办个建设,用不得多少钱就能召集大批的劳力做工,工程自便做的快。

    小一年了,秋收之后杜衡才算发现了熹江府的一个弊端,熹平府人口多,这人多的好处便是劳力廉价,想要办什么事一呼百应。

    缺点就是土地只那么多,能开能垦的早就办了,但而今这时代粮食产量顶天了一亩地就那么两三石。

    产量不高而人口多,熹平府自产的粮食不够吃,需得从外买进,这运费一加,米粮自然卖的贵,一石稻子就要一千五百文到两千文左右,比之以前他们所在的锦团府贵了五六百文。

    杜衡算是看出来了,目前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就是粮食产量。他翻了卷宗,其实先前的历届官员也有发现问题做了整改的。

    比如肥地、拓田,能做的也都做了,不过成效都不乐观。

    杜衡琢磨,从田地上下功夫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观,也只有试着看能不能从作物上进行改进了。

    翻了翻卷宗,杜衡就发现已经到了下衙的时间了,府衙的官员没有要紧事情是不会加班的。

    准点下工,参宴做集,这是府城官员的基本日常生活。

    杜衡原先并不多喜欢交际应酬,不过他发觉越往高处走,应酬越多,也越注重人脉人情,很多消息是需要再雅集之中获得交换的,府衙没有太多事情,那自也只有随需而变慢慢适应。

    不过再怎么适应他也没精力天天去,下属被拒绝得多了,暗地里也小有微词。

    他也合了册子,按时下班,要是拖着加班的话,下属抹不开脸走也得留下加班,到时候私底下定然更不满他这个知府了。

    左右没甚么要紧事,自也不必拖累人。

    杜衡慢悠悠的回官邸去,方才到门口,就听见了几道稚气的说话声。

    “澹策,下午不如去武馆练会儿枪吧,我上次见你耍的那套枪法好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