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励精图治,秋阳县中百姓夸赞,大人乃是舍小家而顾全大家。”
袁安走商多年,很会说话:“老爷最是钦佩清正官员,若得知大人在秋阳县为官如此明德,定然欣慰不已,必然会理解大人的难处。”
杜衡笑道:“舅舅一贯是如此。”
言罢,他从身上取出准备好的两封信,同袁安道:“若无小家又何有为大家的今日,舅舅的恩情杜衡没齿难忘,这朝也为小家筹谋一番。”
袁安闻言一喜。
“本官记得儿时去过家里几回,魏家主宅坐落于徽州淮宣县上,如今县里当是新任了一位县丞乃二甲新科进士。”
袁安自是对县上的一切事宜十分了解,于商户来说,县中一应的官员调动更是了如指掌。
“杜大人长目飞耳。”
“并非如此,实乃这新任县丞是本官昔时的同窗故友。”
杜衡把信件交给袁安:“这一封是给舅舅的,一封还劳你跑腿送到穆县丞手上。”
袁安心领神会,当即谢过杜衡:“多谢杜大人周全。”
徽州富庶繁荣,上任的地方官员看似不过小小芝麻官儿,实则是背后都各有神通,可并不似偏僻小县的官员容易应付。县里新官上任,那便要重洗一次牌,各方商户都得再度使力。
有了杜衡这封信,事情定然会好办的多,可谓是意外之喜。
穆惕在徽州新官上任,魏家也在徽州,杜衡从中牵根线,同处一地上官与大商能结好,不管是对官还是对商来说,其中的好处杜衡在秋阳县里做了两年官是能深刻体悟。
这不是贿赂,是人情。
杜衡抛出了好处后,引着袁安在县里逛了逛。
“舅舅家里生意做的广,早年间经营丝绸、瓷器等贵重之物,各地走商边行边售。听闻后来商队做大,队伍也从一支分做了支同时出发前往各府县,经营的商货也不再单是丝绸、瓷器,涉猎甚广。”
“正是,商队扩大以后,单做丝绸、瓷器利润有所减少,老爷便带着商队采取各地特色,一路进货一路卖货,生意倒是比之昔年独做丝绸、瓷器更为红火了不少。”
走商队伍经行到县城,县里的商户会从这些大商队手上进时新的货再自行销售,而商队也会从县城里采购特色货物,吃食、布匹、蚕丝等等各种物品,转而就倒卖到他地去。
商队一边做着生意,其实也随之带动了地方上的经济发展,各地货品流通,谓之双赢。
“你走商多年,对各式各物大有一番见识,瞧瞧这棉花与胡麻如何”
杜衡带着袁安进了一间铺子,带他看了今年县里新得的棉花与才榨出来的麻油。
既是让看,袁安也未有推辞,按照自己走商选物的经验品看了一番。
“棉花雪白蓬松,胡麻浓香油亮。不说是极致上品尖儿货,倒也能称得一句好。”
袁安连年出门走商,早年间跟着魏家人开辟过魏家的商路而游走各地,不说踏遍了天下,但也在大耘朝下的每片土地都留过经商行的印子。
其实早先秋阳县也是魏家商路的经行地之一,只不过后来政策变换,地方穷困又有匪徒,魏家的商队不想冒险来赚几个薄钱,秋阳县便从商队的地图上给划去了。
距今他也有好几年的光景没有来过秋阳县了,来送信之前,商队里还特地派了几个手脚最出众的练家子随行,就是怕进了秋阳县的地界儿上出事,不想过来一路竟是坦荡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