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根本到不了她娘家动用私兵给周王找麻烦那一步,只是族老们聚在一处商议一番,第二天周王长史就能带着府卫把她娘家给围了
而且她身居宫中多年,也依稀听说军中大多数将领都心甘情愿听命于周王按说皇帝与周王对比如此强烈,她和她娘家该彻底倒向周王才是,然而周王命不久矣,更关键的是世家并不想要一个英明神武大权在握的皇帝。
先帝在位时多少世家都被打压得谨小慎微,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
丽妃思来想去,相信不止是她的娘家,宫里这些姐姐妹妹的娘家也差不多,都会继续明里暗里支持皇帝,却又避免跟周王对着干。
那么问题来了,她要怎么在皇帝与周王之间做墙头草还游刃有余,尽量跟皇帝生个小皇子呢
她还真得问问娘家,出个主意。
与此同时,长春宫的邻居翊坤宫,沐妃同样内心不得安宁。
身为岚国公主,她和多数大晋世家想法一致,也不想要个英明神武的大晋皇帝。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周王出山出战,她都无力阻止。
那就尽全力让皇帝与周王兄弟相护掣肘,在此期间周王再削了西域部族联军的主力就最好了
沐妃打定主意,连夜写了封长信,交给心腹,让明天一早递送出去。
至于后宫其余嫔妃在听说皇帝见过周王后,也起了心思从夜里到第二天白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出入宫门只为传递消息。
因为皇帝本就有意让后妃们问计于各自娘家,催促各个世家尽快选边,所以他特地下令大开方便之门。
不过他只让内侍记下都有谁送了消息出宫,至于嫔妃们送出去的书信内容他倒是没空知道。
皇帝得去上朝。
百官尤其是历经先帝今上两朝的老狐狸见到宗室首位的周王,面上带笑,心情有点微妙周王状态比他们预计得要好,怎么看都不像是就这一两年的寿数,他们的谋划真得略作修改。
周王并不在意这群老狐狸打什么鬼主意,他和皇帝难得默契,定下来年开春大战,就不再吭声。
世家并非铁板一块,皇后在昨晚撞了铁板之后,会跟丽妃沐妃她们一样,更倾向于皇帝,而相当一部分世家则愿意追随他作战立功,乃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
接下来的好几天皇帝与周王都在接受各个世家以及寒门出身的文官武将明里暗里示好与投诚。
偏向皇帝那边的世家示好得比较常规又含蓄,而周王这边动静稍微大了点,他向兵部施加压力,调换了好几位戍边的将军。
同时周王在他的王府中接见数位死忠于先帝同时很看不上皇帝的大将的子女心腹,力证他精神和身体状态没有问题,至少五年内不会有什么问题。
很快,这对至尊兄弟便粗略划分出了阵营。
朝堂上终于有人拿“周王与贵妃有私情”说事,一位年轻的御史公然在早朝时参了周王一本周王不恭
周王是皇帝的同母弟,用“大逆不道”这等罪名一定要搭配造反不可。周王跟备受皇帝冷落的贵妃好上了,可跟造反沾不上边儿。
周王稳如泰山,难得正眼瞧了瞧这位御史皇帝回宫,他依旧每天都去景仁宫守着他媳妇,御史早不参奏晚不参奏,非得等世家百官差不多选定立场后才肯出头
他忆起他媳妇说给他的粗略剧情,丽妃入宫前有几个“好哥哥”,而眼前这位御史正巧与某位“好哥哥”沾亲带故。
他眯了眯眼睛,直接点出了那位“好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