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42.三体和大唐来的老唐(2/3)
 每一个名著剖析细节都是对于人性的分析,只不过是社会刻进作者的脑子,又通过文字再加工出来。

    近代是可以,几百上千年前的作品当然也是如此,现在不太清楚那些名著作者都有什么样的经历,也只能根据作品去分析。

    应该是有他们自己亲身经历,有看到的,也有想像的。

    不像是现在网络作者写作条件,当时写作是想像不到的难,你拿着是毛笔,没有电脑编辑软件,文字也比现在复杂。

    能写成一本连贯的真的是太太太太太伟大了

    既然是这么高难度的事,这里头绝对不可能不塞一堆作者的私货。

    说到底,吴承恩还是一个正统的文人,文人讲究什么

    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写书当然算是立言了。

    四大名著当中,西游记的立意最高,因为它宣扬的是这片热土曾经有过的荣光,曾经发生的传奇,曾经有过的坚贞,而绝不只仅仅是什么一路打怪的爽文。

    吴承恩提笔落墨时没有忘掉文人根本家国之梦,经世济民之心。

    他耐心整理西游故事,把书中的时代背景放在唐朝,也是很有时代特色。

    西游故事当时流传面挺广,而明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上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而明朝离着唐朝,也是五百年了。

    明朝是一个特别的朝代,因为之前是元朝,那其实是完全被异族占领,差点亡国灭种的至暗百年。

    以至于建国之后,明朝还有天子守国门的硬骨传统。

    可偏偏它错过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会。

    在明人眼中,唐朝是个传奇一般的朝代,士子配剑作诗,个个都是文侠,上马追杀胡寇,下马饮酒作诗。

    千金散尽不缺豪情,纵笔飞扬意气纵横,那些诗人无不理想远大,更有着旺盛的精力和天真的好奇心。

    更重要的,他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他们自信,他们斗志昂扬。这些,都是后代文人所向往的。

    在林双看来,西游记中无处都流淌着对唐王朝的崇敬与仰慕之心。

    比如老唐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和祖国作一番比较。

    作为取经队伍里唯一一个真正的大唐人,唐僧是这个队伍的队长和指导员。

    一句“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从一开始说到了最后。

    难不成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都在为李世民服务吗

    李世民被个死老龙吓得睡不着觉,而泾河龙王在这几位眼前又算得了什么

    取经的直接原因,只不过是唐太宗想要超脱亡魂罢了。

    所以,那其实就是作者的意思,不管现在人怎么怀疑作者是不是吴承恩,总归是明朝的一个小文人吧

    在中,唐僧取经走了十万八千里路,经过了十四个寒暑,他一路上经过了那么多国家,有多少国王愿意和他共治国家,唐僧停止取经的脚步了吗,他的为国之心何曾放下

    很多人可能会把“唐僧取经”理解为向佛之心坚定,却忽视了吴承恩笔下唐僧取经的目的为唐取经。

    第八十一回里,唐僧等一行人某一夜住在在镇海禅林寺,天亮时,唐僧感到头悬眼胀,浑身皮骨皆疼。

    病了三天,唐僧感到自己快要熬不过去了,喊孙悟空扶他起来,要取出纸、笔、墨,寺里借个砚台来写一封书信,和关文封在一处,请孙悟空替他送给长安的唐太宗。

    他要写的内容是

    臣僧稽首三顿首,万岁山呼拜圣君;文武两班同入目,公卿四百共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