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6章 创业维艰(第二更,求订阅)(1/3)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对于不甘于做个工人的李维民来说,当他看到招聘教员的公告后,就主动的站了出来,他没有唐明的举人功名,也不像其它人那样中过秀才。

    但是他会英语

    作为宁波人的他,在宁波开埠后,就主动的拜广东来的通译为师, 学起了英语,后来又和传教士学习英语,英语是他的谋生手段。

    在宁波如此,在南华却被他当成晋身的机会

    果然就像他猜测的那样,在得知他会英语后,就立即让他带高级班的英语。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 他一边教着学生们英语,一边凭着回忆编写教材,尽管只是简单的英语对话,但其它人他们都不会啊

    有了这个优势,他确实有机会在东家面前露脸,比如现在。

    “你学过英文”

    朱先海说的是英语。

    “是的,我在宁波曾是洋行的通译。”

    也就是当过翻译大才啊

    懂不懂工程学、机械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培养出一批粗通外语的学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用英语和他进行简单的对话之后,朱先海问道。

    “当过翻译嗯,不错。”

    透过玻璃窗,看着教室里那些年龄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朱先海问道。

    “我打算派一批人到国外留学,那些人的年岁估计要稍微大一点, 基本上都在家里读过书,最少读过私熟的, 以你看来, 他们大概要学多长时间的外语, 才能适应外国的生活”

    李维民有点儿发懵, 尽管不知道留学是什么,但他还是隐约猜出了东家话里的意思。

    “是要把学生们送到西洋人那边读书吗”

    留学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对,就是到英国或者美国的学校留学。”

    朱先海点头道。

    “让他们在那里学习西方的现代科学。”

    不经过中小学教育,直接把接受传统教育的少年送到国外留学,现实吗

    留美幼童就是答桉

    詹天佑等人用了八年的时间从耶鲁毕业,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连英语都不会。

    八年

    这是培养人才最短的时间了

    还有更快的办法吗

    朱先海不知道。

    但是现在的南华,没有一个华裔的工程师,专家。

    六万人里,除了少数不懂科学只读过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之外,有一半只是在教育营接受了一下扫盲教育能书写几百个字进行简单的加减算数而已。另外一半呢文盲

    仅仅只是靠着他们,朱先海能够实现自己的宏愿吗

    当然不可能

    这些人或许可以通过培训成为工厂里的工人,但是南华需要并不是仅仅只是这样的工人,他需要工程师,需要机械专家,需要现代教育专家,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只有如此南华才能走向崛起之路。

    所以,那怕就是拔苗助长,有些事情, 他也是要做的啊

    “这”

    想了想, 李维民说道。

    “回东家话,我没去过英国,实在是说不清楚,不过,把此事教给在下,只要有半年他们差不多就能和洋人进行对话,生活应该没有问题的”

    朱先海点了点头。这样也就差不多了,再用半年的时间加强数学学习,差不多有小学水平,到了国外可以先从小学高年级学起。

    其实朱先海的要求并不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