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月嫂、保洁只要肯做,收入是还可以,但很劳累的,尤其是一些住家里照顾孩子的,很消磨人的精气神,舅母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做整班。
中老年的再就业,窘境就在这里,很多收入可以的,人的体力和能力又跟不上,剩下收入不太可以的,竞争压力还特别大。
只要肯付出劳动就可以有收获,这句话可能只适合青壮年,中老年的群体太特殊,有些就是他们敢做,雇主也不敢冒险,万一出事呢谁负责,那还不如一开始就拒绝。
舅母只会越来越老,逐渐的开始失权和失能,如果变成一个只能消耗无法产出的拖累,那么她宁愿去和丈夫死磕。
总不能拖累孩子啊。
普通的人生,有着让她懊悔不已的选择和糊涂,可同样,也有着舍掉这一条贱命的决然,舅母的万般预想里,都没有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安稳些的模样。
或者说,很多浑浑噩噩,被推搡着往前走的人,到了五十多岁,都会遇到差不多的困境。
他们没有预想过晚年生活,甚至,可能连晚年都没有。
社会上很多事情的最终目的,其实都是养老,可是,国人又很少有几个,去专门了解自己能有什么硬性保障来养老。
唯一一个社会通用的养老物,应该就是孩子吧
男人无法生孩子,所以要保障婚姻制度,需要圈住一个女人为他生下确定属于自己的孩子,在这个思维逻辑里,那就是男胎优胜于女胎。
毕竟,女胎长大后会被另一个男性圈走,没法留在他这个家庭里为自己养老,所以,很多男人喜欢儿子,归根到底就是知道他们当时吃过什么甜头。
至于父和夫这两个身份会不会出现利益冲突和摩擦只要把问题和麻烦都推给妻和女身上,就可以缓解这个矛盾。
当然,现在社会改变了,很多人只生一个孩子,倾其所有的培养,但还是等着对方养老。
孩子想出国读书不可以,会影响养老。
孩子想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不可以,会影响养老。
一些过分干涉孩子选择的父母,其实很多,不是为孩子好,而是打着自己养老小算盘的。
但,也有很多像段非誉舅母这样的人,自己的一生可能过的坎坷或波折,但是,不想让这份苦再让孩子吃了,只要他们健康快乐就可以了,至于年老的自己那大概就是负担,躲远一点,别累着孩子了吧
“舅母,我们会一起好好生活的。”表弟还不太懂一个人从青壮年时期走过,该怎么面对眼花头晕,苍老和疲惫的恐惧,可是,段非誉听出来了。
她捏了捏舅母的肩头,伸手把舅母和表弟一起巴拉的离自己更近一些,“舅母,你当初觉得我是负担吗”
“表弟刚出生的时候,没法喝奶粉只能喝奶,你疼的把指甲都扣碎的时候,觉得表弟是负担吗”
舅母是如果可以,她恨不得把自己也献祭给孩子的家长,感情可以理解,但实际上,没有必要。
比起这些,孩子更希望她也能健康平安,心情愉快的陪着他们共度余生。
正是舅母照顾过老人,养过孩子,她才知道一个瘫痪或中风,神志不清,需要人不怕脏不怕累的伺候,有多么疲惫。
电视剧里面,但凡家里有久病在床的老人去世的,儿媳一般都不会特别难过,就是因为承担这个护理工作的角色,再充沛的感情都已经被消磨的差不多了。
而且,还是无偿的、背着道德谴责的、所有人都觉得你应该的护理义务。
人们愿意对年幼的孩子多几分耐心和温情,是觉得他们是未来是希望,可人们很少去关注年老的人们,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