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郑太傅所言,“魔女”一词是他人的评价, 郑太傅并不会因为他人的风评就草率相信这些说辞, 所以郑太傅和王妃没有仇怨,做的事倒确实有些针对。
据父亲所言,当年蒋家势大,不仅族人遍布朝堂, 还想掌控沅国军务,郑太傅认为将这么多权力都集中交到一个家族手中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从中斡旋,对蒋家的势力做着若有若无的牵制。
郑太傅与蒋家对弈的事件中, 不好说谁是绝对的坏人, 蒋家想总览全局为了以后好做事没错, 郑太傅担心蒋家权力过大颠覆朝堂出手阻止也没错。
或许就是因为双方都没错,等蒋家已经退出旭京的权力中心,郑太傅也卸下身上的职务,王妃和郑太傅便能心平气和地聊上几句,不至于闹到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地步。
我记得父亲曾与我说过,如果所有人都懂得朝堂之事朝堂去了的道理, 或许士庶争斗最后的结局,便不会太过惨烈。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我很期盼这样的结局。
我和檀旆落在后面,入座时,其他人已经谈得相当其乐融融,倒也没空管我们刚才在磨蹭什么。
郑太傅摸着胡须道“其实早在来旭京之前,我就已经听说了东平王府暗中查证司空丞相豢养死士一事,我本来还觉得奇怪,不明白东平王府为何非要帮八竿子打不着的蒋家洗刷当年冤屈,现在才算猜到,此事一开始,就有你们蒋家在背后运作吧”
王妃丝毫没有要否认的意思,平静地点了点头,反问道“蒋家当年是受人暗害才被驱逐出京,我们为自己讨回公道,有何不妥”
“没什么不妥,我只是随口一问罢了。”郑太傅无所谓地笑笑,端起茶杯,“说起来,当年事情发生时我也觉得有蹊跷,只是那时我已经离京,做不了什么。”
“太傅当时如果还在旭京,是否又会要求查清此事呢”王妃的语气温和,脸上也带着笑意,然而问题却尖锐。
郑太傅听了以后,悠悠地喝了一口茶才道“我不敢保证我离开那年,是觉得自己能教的都已经教给学生,人上了年纪,难免感到力不从心,心里想着沅国朝堂该由年轻一辈来接手,才向陛下请辞如果陛下拒绝,要我继续留在旭京做事,遇上此事,我可能会觉得自己没精力去管,视而不见吧。”
视而不见,结局也就不会有什么改变。
王妃笑着道“太傅真坦诚。”
太傅同样笑道“手上没有职权,才敢这般坦诚。”
因为无论说什么,都不可能付诸实践。
我在一旁听着郑太傅与王妃的对话,终于解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
蒋家祖籍地处东南,家族势力在当地盘根错节,王妃作为蒋氏女嫁入东平王府,便意味着东平王府得到了蒋氏的助力。
之前东南地动,檀旆比宫里还提前得知了消息,应该就是蒋氏的原因,东平王府在旭京的“眼线”,恐怕也是蒋家离京前留下的一股势力。
这股势力存在的时间比司空丞相家豢养的死士还久,也难怪司空丞相最后不是对手。
檀旆一直不肯告诉我,我也终于明白了原因已经被驱逐出京的百年世家,对旭京居然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说出来,怕是大部分人都不会感到心安。
反正我是听得有点慌。
郑太傅在王府也是吃过午饭就走,我借口送他一段路跟了上去,陪郑太傅走在回陛下为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