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姨妈早已听下人禀报了下午的一场风波,对武善是越看越满意,见她和长京郡主相处愉快,又想不知道长京有没有兄弟也在议亲,不由有些危机感,未雨绸缪,忙使人把武善叫到身边来,拉着她坐下道“好孩子,识大体。多亏了你了,才没有出大乱子。”
武善见她母亲听了这话也疑惑地望过来,忙岔开话题道“姨母,您这件皮袄真好看,我在蓟州的北市上见到的,还不如您这件的,也要七八十两呢。”
这皮袄是机缘巧合之下才得来的,价格的确不菲,平日里那都是压箱笼的宝贝,也就是生辰宴了才翻出来穿一穿,只可惜锦衣夜行,席上没有一个识货的。
正郁闷呢,听武善这么一说,蒋姨妈忍不住挺了挺脊背,淡笑道“小妮子倒有眼力,这是我们老夫人得的,好不容易才舍得给我的,你看你会不会比。”
蒋姨妈的婆母是一品诰命夫人,本身又出身自平亲王府,连她老人家都“好不容易才舍得”的,那自然是好东西了,支着耳朵听的众人这才纷纷砌词大夸特夸起来。
蒋姨妈是个妙人儿,她好听恭维在京城中都是出了名儿了的,今儿席上也有不少或身份低于她,或有求于她的人,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大剌剌放到明面儿上,自持身份的贵妇都背地里揪着这事儿笑话她。
武善却不觉着这事儿有什么,古语亦有云“人无癖不可与交”,蒋姨妈虽有此癖,但她能识利弊,守住底线,实在是无伤大雅。
武善虽不擅逢迎,但因比在座诸人都要有眼力,一一点出了蒋夫人身上饰物的独到之处,果然引得夸声一片。
最后,别看旁人舌灿莲花说得口干,蒋姨妈还是只承了武善一人的情儿,搂着她爱得不行。
长京呢,蒋夫人中途截胡,她也委屈得很,及至散席的时候,反复央武善与自己时常走动。
武善外表冷淡飒逸,性格又能称得上是有洒脱之态,向来招小妹妹们追随。乐郁远远见得长京跟她好了,心里自然“吃醋”,打定主意回去就缠母亲要让武善去黄府小住,这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在心里深深地觉着自己一无是处为人冷漠不讨喜的武善自然不知道这些,正低声和母亲透底儿。只不过在她口中,是自己与孟安康向来不睦,孟安康这回借机寻衅打了武淑武静。
李夫人虽说对几个庶女不上心,但也是个十分护短的人,一听这个,立刻像个斗鸡似的梗起脖子来在纷纷准备上车告辞的人影中寻找着孟家母女。
巧得很,孟安康之母何氏也正瞪着这边儿呢,两人隔空一对眼儿,火星四溅,眼看着就要当街开骂了,武善忙使眼色让高妈妈把李夫人扶上车了。
再一看孟安康,脖子上的血道子还没消呢,灯火一映颇为显眼,武善忙使人去给孟安康赠药,还特意没有指小喜。
虽不是那“唯有一瓶”的,但也是金贵东西,何夫人拿在手里看了看,面色稍霁,因孟、武两家的品级都不算是排在前面的,且还得等着别人先行,索性有来有往地又送了赔礼来,单送给武静的,一个两重的赤金镯子。
武静气得眼眶通红,看也不看就往地上扔去,好在车里铺了厚厚的地毯,倒没有怎么摔坏。
武淑见武静气红了眼,不由劝道“也不必放在心上,她给你你就拿着,回头一融了打别的就是,你不是一直喜欢三儿那副金灯笼坠子吗照着打一对儿。难道咱白挨她一巴掌不成,叱。”
武静感念着武淑替她出头,忙又拾起来献宝道“二姐姐,给,你打。我人小,带不动那个。”
李夫人火爆脾气,一把夺过来又给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