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说道“早该来了。自打静妃回到草原,就没了音信儿。这会子,就指望金夫人能好好的,她这个年纪,哀家也不指望添个一儿半女啥的。起码,她跟那什么劳什子醒迟和尚,好好过完下辈子,就得了。”
康熙听了,顿觉面上羞臊,只是蒙古女人向来生猛,又是亲奶奶,不便多说,只点头称是。一会儿,皇后带着人送来素斋,祖孙二人才不说了。
终于熬过了七七四十九日,康熙带着皇后主位、前朝臣工,护送大行太后梓宫入孝陵,与顺治帝合葬。同一墓室的,还有孝康章皇后、孝献皇后。哪知临到孝陵,康熙得报,说原本主墓室只留了三个位子,一个顺治爷用了,一个孝献皇后占了,一个给了孝康章皇后,问康熙该如何处置
如今顺治朝正宫皇后与顺治合葬,竟然找不到安放梓宫之处康熙气得脑瓜儿疼,心里不住暗骂老子爹不靠谱。怎么当初就不多留一个位子。
这还真是康熙冤枉了顺治,那老和尚当初走的时候,就想着跟董鄂妃合葬,看在继妻这么多年乖顺老实,为了面子,给继妻留个位子。压根儿就没想到儿子康熙生母居然早亡,更没想到康熙居然让孝康章皇后合葬,先占了如今大行太后的位子。这边康熙还在暗地里埋怨,有心挪了孝献皇后梓宫出来,找个偏室扔进去得了。又怕亲爹不依。正在为难之际,瞧见一众嫔妃里头,李安安眼睛红肿、两腮起了干皮,正扶着大行太后梓宫发呆。
康熙喝一句“这副样子,岂不是叫太后不高兴。去洗了脸来。”
李安安听见,摸摸脸上,暗暗叹道,可不,如今正是四月时候,天干着呢。又天天哭,大小事儿得操心,可不起了干皮。对着康熙与皇后行礼,又对大行太后梓宫磕了个头,自下去梳洗。
皇后看康熙赶走了李安安,心想八成有事,便叫别人都下去梳洗,自己轻轻迈步近前,问道“圣上可是有什么事儿棘手”
康熙看四下无有外人,便将孝陵位子不够一事说了。皇后闻言叹息一声,劝道“既然先帝与两位母后升位已久,着实不易挪动。不如问问太皇太后的意思。想必,大行太后不会太介意这些虚礼的。”人还活得好好的,不过一副衣冠冢,她不嫌忌讳就得了。
康熙看着皇后,笑了,“猜出来了”
皇后摇头,“臣妾哪里猜得出来,毕竟这么大的事儿。是您和太皇太后不止一次点拨,宫里又不时来个五台山的信,偏还不避着臣妾,想不知道,都难呢。”
康熙点头,“本就没想瞒着你。”看看皇后小腹渐渐显,柔声问道“孩子可好这几日,辛苦你们娘俩了。”
皇后坐在一边,说道“我们还好。就是胤礽,小小一个人儿,还得跟着您来回磕头哭灵,臣妾在后头也看护不了,心疼得紧。”
康熙听了,更加高兴,握了皇后的手道“太子身子骨好,不怕的。”皇后斜他一眼,埋怨,“您把他看作太子,在臣妾看来,他先是儿子,后才是太子。当爹的不心疼,还不许做娘的心疼了。”说得康熙笑了,叫人进来,请太子陪着皇后,自己这边则给太皇太后写信,问墓室位子之事。
果然,太皇太后做事与众不同,回了信给康熙衣服哪有活人重要,找个差不多的墓室放进去得了。奶奶等你们回家共进晚膳。
康熙无奈,只得叫来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给他们看了太皇太后的信,二人这才惊觉,原来皇娘尚且活着。福全老实厚道,不敢多问,常宁则是从小叫康熙当儿子一般养大的,忍不住问“皇上三哥,这皇娘她,她她她”
康熙道“本就准备今天告诉你们,皇娘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