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只如初见(3/4)

    自认修为不足以为人师,所以游历时只收学生,不收亲传弟子。
    当年他确实因为他极好的根骨动过心思,却又在看完他的命格时断然拒绝。即使外表温良恭俭让,他骨子里仍有凶性,若是一个教不好,他便能反噬己身,无疑养虎为患。
    当年的殷无极为拜到他门下,不知吃了多少苦。
    他认定了他是仙师,会仙术,是他唯一能抓住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于是,只要谢衍上课,他必然会是最早来听的学生。
    谢衍有教无类,但凡愿意向学之人皆可来读。
    起初,不过寥寥。
    殷无极便是其中最勤奋的,他天不亮就去学堂外,窝在屋檐下,点着攒下的断烛读书。他少年流离,没什么机会读书,却心向往之。练字时不起毛笔,便用碳削成小段,或是在沙地上反复练习,又听说悬重物可练习腕力,更是日日练习,不曾懈怠。他记性极佳,天赋聪慧,但凡是听过一遍,便是过耳不忘,举一反三。
    他进步很快,从大字不识到融会贯通四书五经,前后不过用去数月,可以说是天赋神异。谁都喜欢好学生,谢衍见之,给他布置文章,让他讲经义,作策论,若是他答不上,谢衍只是稍稍蹙一下眉头,殷无极就会回去死磕半宿。
    而那时佛、道兴盛,儒门典籍残缺,曾遭数次战争焚毁。谢衍有志于复兴儒道,将上古遗落的四书五经收集编纂,讲仁礼义志信。那时世人修道成风,人界道观数不胜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黄老炼丹术风行,愿意听他讲学之人少之又少,儒道复兴之路艰难万分。
    谢衍讲学到那座城,殷无极就跟去哪里,成了他甩不掉的小尾巴。
    当然,若是他当真烦了,是随时可以甩掉他的。
    但他始终没有。
    谢衍也曾冷下脸斥他走,疾言厉色。
    他却是偏执到极点的性子,即使谢衍被他呛的作势要拔剑刺他,他都不肯退一步,
    他也曾关门谢客,避而不见。
    大雪纷飞,少年顽固立于门外,积雪漫上小腿,直至自己霜雪染满鬓发,肩上积着厚厚一层雪,也始终倔强的没动一下。
    最后硬是冻昏过去,还是被他捡回家,一边骂一边替他治疗僵冷的手足。
    殷无极从一个从死人堆爬出来的凶徒,成了执着书卷跟在他身侧的温良学生,仿佛收起所有戾气,恭敬而不逾越。
    他自知没有资格唤师尊,于是言笑晏晏地喊他“谢先生。”
    多动听,谢先生。
    唇上下一碰,便是师徒之缘。
    饶是再铁石心肠,他也是会被打动的。
    谢景行正晃神,却听殷无极忽的低沉唤他。
    “师尊”
    有点生疏,有点小心翼翼,却又带着些欣悦与仰慕。
    谢景行猝然望向少年的眼,只见里面涌动着莫名的情绪,却一瞬间低垂下去,有礼有节地唤他“谢先生。”
    仿佛分花拂柳,穿过了三千余年的时光洪流。
    殷无极失却记忆。
    而他,却已隔世。
    谢景行叹了口气,笑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啊。
    1列子汤问“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
    大意为包容万物的天地,也和包容天地的太虚一样。包容万物所以没有穷尽,包容天地所以没有极限。
    无极是一个哲学概念,出自道德经,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
    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
    一种连中心点都没有的状态,那里没有边界可言。既没有中心又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