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情算是以权谋私,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所以那些小吏只能欺负无依无靠的农民,却不敢让有功名的读书人知道。
这些村民最是淳朴,谁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就会对谁感激涕零。
他们表达谢意的方式也很是质朴,有些人拿着家中烙的大饼,有些拿着山里的菌菇,还有人拿着树上的干果,听说有钱人喜欢吃这些。
他们将这些东西一股脑的堆到于舒文的马车上,瞬间便分不出哪个是谁的了。
于舒文只得全都收下“多谢各位父老乡亲,舒文此去,少则年,多则十来年,劳烦各位乡亲多多帮衬于家,舒文在此谢过了。”
于舒文已经是举人,众乡亲都不敢受他的礼,纷纷回礼。
杨村长代表众人道“解元公安心读书,杨家村有我们在,没有人敢欺负于家。我们还等着解元公金榜题名,给杨家村树上一个进士牌坊呢”
于舒文谢过“承您吉言,舒文定然不负所托,拼尽全力,得个进士回来。”
于舒文还没有习惯此时文人的谦逊,自然有什么就说什么,面前都是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乡亲,不必见外。
说话间时辰便不早了,于家的马车终于启动,众人等到马车走远,看不到影子才各自归家。
于舒文带着满心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待启程,前往京城。
陆家人早已经派人将行礼运送到青州码头,船只也租好了,只等着主人们上船。负责在青州码头接应的就是陆文华。
他提前几日到达青州,将所有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
李清源也到了,他带着妻子卢氏和几个仆从婢女登上船只。
上船后先来拜见陆家长辈,随后便呆在自己的房中读书,并不与表兄弟们有任何交流。还是陆征不忍心,将他唤来书房,一起听课。
同行的还有史教谕和史夫人,他们接到儿子的书信便想着早日进京,只是出一趟远门可不是简单事,若是单独坐船,两个老人也不安全,便只能搭着陆家的顺风船了。
九月二十九,陆家人在岸边点上香炉,祈求一路顺风,随后启程出发。
于舒文和陆蔓稍作歇息,便去给长辈们请安,陆蔓留下来陪长辈们聊天,于舒文和陆瑾垣陆瑾昱则被陆征带走,便是在船上也不能耽搁学业。
陆瑾垣要参加明年的春闱,这可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考,若不是妹妹成亲,陆瑾垣此刻定然在国子监苦读。
李清源也要参加明年的春闱,他最是用功,几乎手不释卷,于舒文没有见他到过书房以外的任何地方。
陆瑾昱则是要参加国子监的入学考,难得的没有了玩性,一心读书。原来是陆瑾垣将自己当年入学考的试卷拿来,陆瑾昱做完后,深感吃力,为了顺利进入国子监,只能临时抱佛脚了。
于舒文最轻松了,他考中解元,可以免试进入国子监,会试又在三年后,也不用临时抱佛脚,故而,便有时间做些消遣。
难得出趟远门,于舒文便带着陆蔓,坐在甲板上看两岸的风景,赋诗作画,潇洒自在。
看的陆瑾昱很是眼红。
长途行船,船只时常停靠码头,补充些淡水和食物。
船舶停靠时,于舒文还会到岸上闲逛,于舒文发现与码头边的力夫交谈最能了解当地的情况。
这些力夫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