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章 大河决堤(1/3)
    离开邹家后, 于老头叮嘱于连双, 让他暗地里打听一下邹家的为人。
    等这件事传到于舒文耳中, 已是半个月后了, 他相信爷爷的决定,历经世事磨练出的智慧, 他尚且不及。
    一眨眼,又是一年春来到,舒文已经十四岁了, 如今的他身体抽条,已经有一米七左右, 终于不是府学个子最矮的学子了。他穿着窄袖胡服, 骑在高头大马上, 很是威风。
    这一年是乡试年,三年两次的府试也在今年举行, 舒文准备下场。
    假期过后, 舒文便自制了一个倒计时日历, 挂在自己的寝室,督促自己抓紧时间。每日里更是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因乡试在八月举行,故而院试便定在七月。
    院试报名、廪保手续与府试相仿,如今更简单一些,只需报到府学,府学便会将所有学子的学贴资料上报,无需舒文费心。
    院试分正试、复试两场, 正试考经义,即四书五经的注释与理解,是童生试的升级版。复试考策论和杂学,策论较之乡试更简单一些,一般是择取四书五经的原文,由考生阐释自己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杂学包括律法、算数、杂文,至于各科偏重就要看学政的喜好了。因学政的偏好不同,有的年份还会考试帖诗。
    院试由学政主持,学政由朝廷派翰林充任,三年一任。如今青州这位学政任职已有两年,上次院试便是他主持的。故而,舒文特意寻到上届院试题目,作为考前模拟。
    于舒文备考之时,于家人正在发愁,不只他们一家,整个大河附近的农户都在发愁。
    今年从入春开始一直到七月雨水不断,倾盆大雨不要钱一样向着大地倾泄,所有人都在担心没有阳光地里的庄稼无法抽穗;雨水引来山洪,官道多处被泥石流堵塞;外地物资无法进来,当地人无法出去;府城的粮价涨了一倍,雨水却看不到停止的迹象。
    听说朝廷已经派出官员带着钱粮赈灾,可是道路堵塞,车辆马匹无法通行。各地官府也在极力维持秩序,却无法安抚群众心中的恐慌。
    比大雨更可怕的是洪水,青州在大河边上,江南的粮食,布匹,全靠大河运输,青州受益良多。如今大河发怒,挟上游的雨水席卷而下,瞬间便漫过青州大地。
    潞安府距离大河较远,相比之下灾情还算轻缓,离大河更近的泰州府已经遭了灾,大河决堤,淹没了无数良田,房倒屋塌,流民四野
    无数人被水直接冲走,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逃出来的十不存一,潞安府街道上已经有流民聚集,听说还有更多流民正在逃难的路上。只是,潞安府也在雨水的笼罩之下,今年注定粮食歉收,两个月后若没有朝廷的赈济,只怕这里的百姓也要开始逃难了。
    更可怕的是,雨水和高温还会滋生很多细菌,若有人畜尸体腐烂,很容易便会传染疾病,潞安府岌岌可危
    官府及时设立了安置点,将流民统一安置,只是连续几个月的大雨,流民越来越多,官府粮食越来越少,已经快维持不下去了。
    不过,大雨并不会推迟考试,于舒文猜测今年的题目定会有关于洪涝、赈灾、治水之类的内容,便将这几个题目重点模拟,为此,舒文到藏书楼找了一些前人治水的经验,大多是堵和疏两类,根据河流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前人在治水之法上也有偏差。
    古人与水的战斗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史,远古时期有大禹治水,开山掘沟。先秦时有郑国渠、都江堰、灵渠,还有前朝的大运河,这都是人类战胜自然的成果。
    只是史书传记宣扬的是治水之人,而不是治水之法,很多水利工程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传到后世,于舒文能找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