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号上午才到了首都的火车站,三人坐得腰酸背痛,没有关系买不到卧铺,这时候大多数都是慢悠悠的绿皮车,他们一路硬座度过了三天四晚。人多,怕丢东西,夜里轮流睡,饿了就先啃包子和馒头,只有最后一天实在腻味,才吃了火车上的盒饭。
晕乎乎下了车,正好看到有学校接站的学生,姜林就先随他们一起去了q大,先把俩姐弟安排好,分了班级,把行李分别搬到各自宿舍。
在q大食堂吃过饭,杨华姐弟又坚持跟着姜林去了b大,报到后,约定好周日上午在q大会面后,才不舍地离去。
现在的大学宿舍都是八人间,姜林在宿舍年龄算中间的,老大哥都三十二了,最小的才十六。“还是青葱少年哈”姜林羡慕不已。
开过班会,选了班干部,姜林一身轻地跟同学回到宿舍。他们中文系,男女比例有点失衡,女生占了大半,男生还没凑够两个宿舍。
第一年恢复高考,不用参加军训,姜林暗戳戳高兴,第二天就开始了正式学习。
身在其中,真实感受到同学们对知识如饥似渴地学习,姜林也开始了课堂、食堂、图书馆、宿舍,四点一线的忙碌生活。每天只有晚上睡觉时才会回到宿舍,早上一睁眼就去教室,珍惜每一分一秒的时间努力。
跟同学共同上课后,姜林就发现了自己的短板。宿舍老大哥轻而易举就能写首小诗,16岁的小老弟三两下就是篇优美的散文。
而他前世是学理的,虽然忘光了。可对文科的理解和阅读量跟其他同学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背负着家庭压力,想拿到奖学金,甚至想要投稿,都需要知识的积累。
有时候姜林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拿错了剧本。这就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吗他果然不是老天爷亲生的。幸好,他笨鸟先飞了不然肯定名落孙山了。
一周时间很快过去,姜林拒绝了同宿舍一起出游地邀请,去了q大跟媳妇和弟弟汇合。
交流过后,心理平衡了。杨康选的机械专业,忙得飞起,而杨华选的数学专业相对好点,但每天也有解不完的题目。中午一起吃完饭,在图书馆看了三小时的书就各回各家了。住宿舍的学生就是这么滴不方便,一点私人空间也无,从某一方面也促进了学习吧。
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姜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是写小说。开始是把村里老人常在大树下讲的民间故事润色加工,试着投稿,竟然过了。然后开始慢慢试着往长篇发展,毕竟曾受过网络小说、电视剧地强力熏陶,脑洞大,也算是优势吧。
期末考试后,就放假了。一番折腾后,回到老家的欣喜自是不用提。
暑假期间,姜林夫妻纠结不已,宝贝闺女哄了一个月才跟自己亲近,这要是走了又半年不见,后果可想而知。
而向当初计划地那样一起去首都,杨家爷奶是坚决不肯,嫌经济负担重,俩人要在家挣工分分粮食呢,再说,这会儿流动人口限制还是很严格,粮食依旧不好买。
单独带闺女走,谁带孩子呢难道像其他同学一样,带着孩子住宿舍。额,这个也不现实。杨华学习太忙,经常要泡在实验室。而他,怎么说,一个女娃混迹男生宿舍也不好看呀。
唉,当时为神马不选择一个学校呢脑抽了吧。一个学校的话,三人总能排出课表轮流带娃的。可怜的杨康要庆幸不跟姐夫一个学校了,他连亲姐一个月也就见两次,他要忙疯了。
考虑再三,犹犹豫豫暑假就过去了,还有十天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