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奶奶一打开就有点吃惊,“哎呦,买两斤硬糖就行了,干嘛买这么多天呐,还买了这么多老贵的奶糖。咋能这么大手大脚呢”
杨华“”我看到要阻止的时候,他已经把票和钱都递给人家了,我能怎么办。
“天啊,蛤蜊油买一个不行,还要买三个” 杨奶奶越看越心惊,蛤蜊油、香皂都是三个,忍不住叨念“华啊,以后你们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你不能觉得是别人花钱就不心疼,这些以后都是你们两个人的。”
正好姜林进来了,莫名背了黑锅的杨华面无表情地瞪他一眼就扭过头去收拾针线。
“怎么了”姜林莫名其妙,刚购完物,有啥好不高兴的。他也没想想,全程都是他在买买买。
杨奶奶恨铁不成钢道,“正在说小华呢也太不知道俭省了,买东西光挑贵的,一买还是三份,有钱啥时候不能买呀。哎,你当时也不拦着点。”
“这个啊。奶奶,那是我要买的。马上就冬天了,手脸都会干的难受。咱们大家都涂涂就好了。你和爷一份,小康一份,我和杨华一份,不正好呀。”
杨奶奶有心想说,小康和老头子都是男的,用什么这个。但听姜林的意思他也要用,这话就不能说了。
“这个年轻人用就行了。我们都老了,用不着,小康一个小孩子也用不着。你们留着慢慢用。”哼,省得以后用完还要再买。
照杨奶奶的意思,这就是小姑娘用的,给孙女买就行了。
姜林也没说什么。他拆开装奶糖的袋子,给杨华杨奶奶一人拿了两颗,自己也往嘴里塞了颗,就是这个味道,香甜的奶味,甜而不腻。
他从小就喜欢吃大白兔和金丝猴,那会儿有红豆味、酸奶味儿、红枣味、原味等,他最喜欢红豆味的。这时候只有原味的大白兔,味道好像还更浓香一些,应该是平时能吃到的机会太少了。
杨奶奶简直是不知道说啥了。这个姜知青啥都好,就是太嘴馋了。看来之前村里传说的某知青经常买鸡蛋买肉包子吃这件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了。
她最后也没舍得吃,装口袋里打算留给孙子。至于袋子里的,她将硬糖分出半斤和奶糖收在一起,等他们结婚后就把这个奶糖给杨华,放他们自己屋里吧,省得以后还要花钱买来吃。至于婚事,两斤硬糖已经足够了,这种透明糖纸包裹的糖块,一斤能有六十多颗。
杨家当年盖的房子,只有东边三间是中间有门相连,只能通过堂屋到院里。西边两间是单独开门的。杨家老两口和杨康住着堂屋东边那间,杨华自己住了堂屋西边。
因为考虑到小两口的私人空间,用最西边那间屋子做了婚房,姜林也看过,差不多有二十平,很宽敞。地面铺的还是石板,比夯实的土做地面干净多了。杨家的生活在村里也绝对够得着中上了。
新房的安排布置是全家商量过的。之前屋子没住人,就放了点杂物。既然要做新房,就要好好收拾一番。秋收结束后,先是找人刮了一下大白。
接着请了专业盘炕的把式在新房做了火炕,北方的天气冬天太冷,生活物资又稀缺,只有城镇户口才有煤炭供应,铁炉子也不是人人能弄到的。因此村里除了知青所的知青们睡得是木板床,村民家里都是火炕。这样只要人勤快多捡点柴,冬天就不会冻死。不然精穷的人们没有暖和铺盖都没法子过冬了。
姜林记忆力还留有前两年冬天像寒号鸟一样哆嗦发抖的场景。也是奇怪,第一年冬天,一大帮没经验的小年轻没料到也便罢了,第二年有亲身经历了竟然也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