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上工,还吃到了一块鸡肉,恨不能天天有席可蹭,当然,不用上礼就更美妙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却始终没有姑娘向姜林抛出橄榄枝。连王爱党那家伙都有女孩送草垫,就他,连一颗菠菜也没收到。姜林简直羞愤交加,连去镇上吃肉包的心情也没有了。
虽然当初跟姜家要彩礼钱,主要是找个借口,目的还是改善生活。但这会儿,姜林是真的把找个姑娘抓紧时间结婚列入日程了。
因为他忽然想到,八十年代初,国家就开始强硬地实施计划生育了。既然他已经决定端国家的饭碗,自然要紧跟党的步伐,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不然早晚会玩儿完的。
如果有机会,姜林是想生三个娃养的。一是喜欢孩子,二是想验证下,是不是真的就没办法把一碗水端平,他一定要打破那个魔障,做个公平友善的好父亲
虽然几年后再考虑结婚生子的事情,对象的文化层次,家庭背景都会高出很多。但门当户对才是千古年来婚姻美满幸福的王道,高攀可是会极大考验人的智商和情商的。忍辱负重二十年,一朝得势便翻脸,难度太高,伤身,他也做不来。
而如果返城后再找个门当户对的城里姑娘,奋斗分房子,忙工作忙生娃带娃,日子过得跟打仗一样。哪如现在就地找个姑娘,利用下乡到大学毕业前这些年的时间,完成三个娃的梦想,等工作了,孩子也该上学了,啥都不耽误。
从生活水准来说,他手头有钱,现在成个家也绰绰有余。而且成家后,就能享受村民待遇,申请地基盖房子,养几只鸡鸭,可以有一小块自留地,吃穿住行都有人照顾,再也不用吃知青所的大锅饭了。
两个人的日子总是要好过一个人的生活。他上辈子为了攒钱,连个女朋友也没交,这个辈子不能再留有遗憾,必须得找个人体验婚姻这座围城的魅力。
鉴于一个月来,一点进度也无。姜林决定积极行动起来,山不来就我,我可以就山呀
首先,第一步,还是要找到那个山。
姜林熟悉的也就是身边的女知青了,这个他是不予考虑的。至少还要在这里生活四年,无论对于女知青还是男知青来说,找个当地的结婚才是双赢。
两个同样不擅长农业劳动的人结合,那不是双蠢组合嘛要是生了娃,那就更凄惨了,没人带也没人帮,还不如独身更自在呢
隔壁村那对知青结合就是悲惨的先例。由于年纪大了,又不想放弃回城的梦想,两个大龄知青就结婚了。成家不能再住知青所,就挨着知青所盖了间土屋。婚后有了孩子,俩新手啥都不会,父母待不了几天就得走了,留下一对笨手笨脚的新手父母带一个吃奶娃娃,日子过得鸡飞狗跳的。
本来做工就赶不上一般的村民,还要时时带个娃,可想而知年底能分到多少口粮了。现在一家子垂头丧气,过得是凄凄惨惨戚戚,孩子能养活还是多亏有父母经常寄些票据和钱物。
因此,没有金刚钻,别揽那个瓷器活。家务做的好的知青很少,都是中学在读或毕业就马上下乡了。现在那点生存技能还是来了这里后慢慢学的。姜林倒是个例外,有近十年独身生活的经历,平时的家务活没问题,但缝补衣服,带个奶娃娃就不行了。再说,他又不是闲得慌,找个人来伺候对方一日三餐,大事小情。上辈子奔波的够够的了,有那功夫宁愿去跟周公相会。
实际上,姜林想不到的是,他也不在女知青的选择名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