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2章 笑拥江山美男梦(136)(2/6)
,危及他们的利益,他们才支持分地给失地农民的政策。

    这时才发现如果人人都能分地了,他们的地就没有人种了,但是没有人为了这大部人分不到500亩的地而反对。

    书颖要修私人避暑山庄的做法倒是给他们了一个灵感,他们也可以修避暑山庄,几百亩地也够大了,多出来的田,可以承包给附近的人种,他们也求个田园风光的景致。

    划分给各师军队的地,今年统一开垦生产囤粮自给,明年则采用分地到士兵个人,他们自己种自己的地。

    他们在这地军垦时吃自己的粮食,多出的来粮食可以卖给地方仓库,朝廷仍会支付军饷,但是出征打仗的话,要以平均一人一天的食量统一缴纳口粮,就是军队不包吃了。

    种自己的地收入归自己,就多了一项收入,除了战时缴纳口粮之外,他不用缴田赋,在军籍时不用上人头税。这对平民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国防军的用人比较严,年40却无专长的士兵如何也要退役了。

    士兵的家人如果是没有地的,明年要迁居过来分地,提前上报,分到近处,他们分到的地两年后还是要纳田赋。

    如果子孙没有一人愿意迁居户籍到关东的,那么他们退役之后可以租给别人。如果没有人租可以还给朝廷土地资源部,并一次性得到一笔功勋补偿金,凭功勋田地契到土地资源部兑换。

    基本唐朝时均田制没有几十年走向崩溃,书颖并没有制定一层不变的政策,这些都是军屯、迁移百姓在关东立足之后要考虑的事。

    军屯几步政策原则,总的来说还是受到军队上下的拥护的,士兵觉得反正军饷照样拿,还有三四十亩功勋田,这是额外的丰厚待遇。

    唐时均田制,一男丁分到40亩田,女子20亩,现在他们要一边训练一边耕种,种30亩地,也足够他们做了。

    土地资源部门和志愿者就是要落实这个政策,还要登籍造册。

    把军垦的事基本和各军将领理清后,便是女皇总参亲自主持的大型的授勋活动。

    军功评级是不可能乱报的,都有冒险的战斗经历和成果。关东漫长寒冷的冬天,反正他们也做不了什么事,一个冬天就有足够的时间评军功了。

    像一些西北番军跨越千里,解决那些游骑对国防军辎重部队的骚扰,还追击歼灭敌人。

    后来他们在面对女真的战事时,仍然作战勇敢,有不少人牺牲在女真人的箭下,所以有好些人获一等功和二等功。

    书颖表示朝廷不会亏待番军羌人,不但关东的土地按照实际情况分给他们。

    漠南西路有广阔的草原,汉人不擅长放牧,除了国营牧场和军垦牧场之外,余下肥沃的草原也按照出力和忠诚度分给各部落。

    “在游牧民族当中,西北人是汉人的最近亲的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希望各部兄弟可以更加繁荣、拥有更多的牛羊马匹,拥有更多的族人子孙。西北太过干旱,限制了你们的发展,你们需要更多肥美的草原。

    所以大夏开拓的土地,无论是兴安东路还是漠南,都会有你们的一分将来我们的子孙还开拓了新地,有关内汉人的,也就有心向大夏的羌人各部的”

    在场的几百个番军将领和受勋的羌族汉子听了女皇的话后,都不禁大声欢呼,叫道“皇上万岁大夏万岁汉羌一体永不相负”

    书颖一边文化殖民他们,一边引导他们可以迁移,因为汉人估计不可能回到部落式的生活方式。迁移这些彪悍的人到漠南东路,乃至尚未实际控制的科尔沁草原,可以防备女真残余和现在还不强大的蒙古部族,蒙古人的生命力可比契丹人更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