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自己很有信心,对自己的子孙后代没有信心任谁把一整个败家榜看下来,都没办法自信自己的国家能长盛不衰。任你再多明治,只要碰上一个败家子,全得玩完。
宋朝。
赵匡胤已经好久不曾呼吸了,此刻才缓缓吐出一口气“好一个大国啊。”
而如此大国,到最后居然不能大一统竟然就此分裂出去何况,“条条大路通罗马”这话,看着就像是说罗马治下,道路通畅车同轨
还有“拉丁语”,应当就是“书同文”了吧
文化一统,语言一统,道路一统,为何地盘无法重新一统
“这是为何”
华夏有一个秦始皇,作用真的那么大
天幕继续
而华夏,走的是另一条路。
华夏文化,是从本土自己孕育出来的文化。周公旦制礼作乐,礼乐的传播,如同为华夏人塑造一根脊骨,无论肉是松散还是紧实,只要那根脊骨在,只要礼乐在,华夏便不会彻底消亡。
而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在往脊骨上雕刻花纹,或许有些纹路会变淡,有些纹路会消失,但总会有学派能留到最后,成为治国基石。
文化能加强民族的向心力。百家学派碰撞,所绽放的光芒,会指引民族前进。
这是华夏文明自己诞生出来的知识,深刻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纵使神州陆沉多次,它们也能顽强生长,使神州人牢牢记住自己的文明叫“华夏”。
这便是华夏能“分久必合”的缘由之一。
而罗马,它强盛,它庞大,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乃至后来文艺复兴,追溯起源也非是罗马,而是希腊罗马只是传承了希腊文明。
“文化”
如同万道惊雷齐响,炸得霍去病心头好像有股热流在燃烧,呼吸急促,胸膛起伏若波涛。
原来,周时诸子留给后世人的学识,是这般重要的东西
原来文明诞生文化,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原来文化作为主心骨,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原来大一统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是诸子百家描绘出来图纸,传承下来,华夏这座土地上才能建起一座名为“大一统”的房屋,哪怕这座房屋会因为地龙翻身而塌陷,华夏人也能根据图纸,将它重新建起。
除了文化,还有制度。
华夏不论是以儒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不论是行王道、行霸道还是王霸夹之,都是将制度依托于文化之上。
每一项制度,都能用文化来总结。每一处文化,都能总结为制度。它们层层相扣,相辅相成,制度消亡还有文化支撑,文化淡去,还有制度为其一次又一次上色。
而最妙的是,华夏的文化是本土文化。学儒的士人可能会因学派之争仇视学法的士人,但在未曾学习时,底层黎庶对儒法皆是一视同仁。
但外来的文化比如披发左衽,中原人会将之视为亡国灭种。因为华夏重衣冠,是束发,是右衽。
衣冠即华夏,我们可以吸收外来文化,但要以华夏衣冠为基石这个理念深深刻在每一个华夏人的骨血里,不分阶级。久到明末清初,原本百姓已经对明朝廷失望至极,对于女真人组成的清军无比欢迎。
那时,清军入关,不杀无辜,不掠财物,不焚庐舍,允许文人与黎民不用剃头,明朝百姓便争先迎降,甚至以黄纸贴在门上,其上书写大清顺民。
而这一切终止在清朝廷反悔,下剃发令,要求百姓剃发梳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