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章 携酒上青天15(2/9)
    进入太医院。

    可惜,太医院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华患扩充过一批后,最近太医院里御医的位置一直没什么空缺。

    想要空缺还得等机会,这一等也不知道要等多久去了,他是真怕自己致仕了,都等不到联保自家孩子进太医院的机会。

    这里听到太医院要扩充人手,原本在太医院里晒药材的他,当即药材都晒不下去了,急匆匆地下了衙,回家让自家儿子准备去了。

    像应星海这样办的人不在少数,都是当大夫的,大家手里头没有几个等着联保的亲戚啊,这有当官的机会为何不把自家的亲戚加塞进来。

    钦天监那边就更简单了,直接让自家的亲戚上就是了,因为他们这个职位都是父传子,代代相传,只有等自己父亲退下去后,儿子才能顶上。

    这里不用了,直接来顶吧,聪明的还直接从亲戚名下过继了好几个。

    还有比这当官更轻松的事吗

    朝廷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为这各科学政行动的时候,昌盛帝的圣旨传至民间,民间也一整个沸腾了起来。

    不说各大医馆和民间各地的郎中摩拳擦掌地买了新科举书回来,观看里面的知识,就等着去考个教习的证书回来。

    就说衙门里的老吏员们知道这个消息后,当即就落下泪来。

    要说算术、算筹这些,谁能有他们这些经年在衙门里做事的吏员们厉害。

    当官的厉害吧

    可好多知府知县们到县衙连账都算不清,还得依靠他们这些吏员做事。

    但他们这些当小吏的却地位十分低下,一旦当了吏员不仅自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就连三代内的子孙也不成,跟奴仆的地位也没什么差别了。

    因此不光当官的看不起他们,就连民间百姓也以家中有个当吏员的亲戚所不齿。

    本以为他们这辈子和下辈子也就这样了,但随着朝廷的这道旨意一颁布,不管是在职的吏员还是已经休致的吏员们全部都行动了起来。

    不管别人考不考这个教习,反正他们是考的

    想想,以后正规科举出生的进士都是他们这些当吏员的教出来的,看谁还敢看不起他们。

    没准,县太爷来上衙了,都得客客气气地叫他们一声老师呢

    只要他们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改变,他们的儿子孙子也不会再被人看不起。

    而且,现在已经将算数、统筹这些吏员学的东西,纳入科举,是不是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废除他们这些吏员的子孙三代不能科举的禁令。

    有了这个希望,不少吏员家中有爱读书的子孙,眼泪鼻涕一大把,他们终于可以让家中子孙摆脱这个一代为吏,代代为吏的魔咒了

    不止他们在感动,一些商贾和工匠们也同样感动。

    商贾们还好,虽然士农工商中商地位最低,可他们的孩子能科举,已经是缙朝皇帝开恩了。

    可他们没有想到,居然有一天,他们这些商人行商的本事也能够搬上书籍,让正规科举的人去读,让以后会当官的人去读,就连他们这些商人也能去参加各州府的教习考,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以后士农工商这个地位排序,即将发生变化。

    地位可能还是不如士,但好歹也能和农工齐名吧。

    想想,他们这些当商人的人都去教导科举考生了,以后别人提起他们这些商人,看在他们曾经做过秀才举人的老师的份上,是不是也能平等待之

    可他们再激动也激动不过工匠们,一些只会修房子锯木头的工匠们,得知自己也能去教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