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雄才大略,北征之时命太子监国,很显然就是将太子作为接班人来培养。而今,皇上远在怀来卫主持狩猎一事,而太子却除了这等大事。听说刑部李尚书和那紫衣校尉,都已经被督察院拿下,立案审查了。”一名都指挥同知道。
“这次,太子一事震惊整个朝野,作为主要负责人东厂的责任,是无论如何也推脱不掉的。只是,刑部好好的非要接手这烫手的山芋,到头来将自己也给拉下了水,真的是不划算啊。”另外一名指挥同知道。
“此言差矣。”王正放下了手中的茶碗,“当初,李尚书可是带头联名百官上书,追讨紫衣校尉当场斩杀原礼部尚书仓成的过错,最后却临阵反水,站在了紫衣校尉的一边,从而得到了皇上的器重。作为六部之首,李尚书的心机和敏锐的观察力,并不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若是保住了太子,日后太子登基为皇,这李尚书将会是第一功臣。”
“只可惜,这次李尚书的赌注下的有点太大了。”一名指挥同知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
“这也怪不得李尚书。你们没看见,在那件事之后,这李尚书处处维护紫衣校尉,很显然,两人已经站在了同一阵营。东厂有难,李尚书没有不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我认为,李尚书做的对。要是我的话,我也会这么做。有些东西,并不是你不想接手就可以不接手的。这是做人之根本。”王正抬起头,看着门外那棵枝叶茂盛的大树,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朝中为官,有着阵营之分。而自己这些防御军队,又何尝不是也隐隐的存在着支系之别。
大宁都司,其中蒙古人不少,皇上若不是怕自己呆在大宁,成长的无法掌控,怎会借着南防空虚之机,将大宁都司搬至保定府。
在皇上的心目中,自己也不过是一支旁系而已。
“大人,您说这次太子若是真的找不回来,皇上会立汉王,还是赵王为太子”一名指挥同知压低了声音道。
“都不会。”王振摇了摇头。
“都不会,大人的意思,皇上会立皇孙”后面的话,那指挥同知没敢说出来。
和几位王叔相比,皇太孙就如同之前的建文帝一样,太过于弱小。
虽然赵王,汉王都已经被皇上打压的丝毫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但若是皇上驾崩,谁又敢保证“靖难之役”这种事情不会再次发生呢
“若是太子真的不会回来,这皇位也到不了汉王,赵王的手里。至于最终会是个什么结果,皇上的心意可是不好猜啊。”王正沉思了一下说道。
拎起水壶,给大家加满了茶水,一名指挥同知道“我还想着,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站队的问题了,照大人这么来说,朝中的局势还不明朗,我们此刻表态,有点为时过早”
“不管将来如何,我们的态度就是拥护太子。因为在皇上的心目中,太子就是他的接班人。在没有看见太子尸体之前,这个态度绝对不能改变。”看着两位指挥同知,王正一脸严肃的说道。
“大人英明。顺从皇意,才是我们防御军队之根本。”一名指挥同知不失时机的拍了一下马匹。
“报”一道高声的呼喊从远处传来,紧接着,一名护卫急匆匆的小跑进了大厅。
跨进大门,左手扶着腰间佩刀,右手撑地,单膝跪在了地上。
“我们大宁都司风平浪静十几年了,今个什么事情这么急匆匆的前来禀报”王正看着单膝跪在地上的护卫,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