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织两件毛衣,也能换洗。
“一共三十八团,七块六毛钱。”
给他们装好后,杨继西接过放在背篓里,好家伙,这东西占地方,一下就装了半背篓。
孙桂芳数了钱递过去。
“这边还有棉衣,成衣最便宜的才一块五,看看不”
那人又问。
“我想看看棉花。”
杨继西说。
“这边来,”柜员带着他们往另一边走去,没多久便瞧见不少棉花,都装在大袋子里,“这一般的五毛一斤,这边的好一点七毛,这边是最好的得一块一。”
比李成杰的报价多一毛。
一般来说,一件成人棉衣,不薄不厚刚刚好的,需要一斤棉花。
杨继西俯身在孙桂芳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后,孙桂芳指了指中间七毛一两的棉花道,“这个我要20斤,其中八斤给我另装,这边一块一的,我要十斤。”
“好好好。”
没想到这么大的单子,那人心里高兴,招呼得更加热情。
“一共是二十五块钱”
孙桂芳掏钱的时候还是有些心疼的。
见她这个样子,杨继西低声道,“放心,会给你赚回来的。”
“我知道,就是心疼,”孙桂芳也小声回着。
“东西有点多,我们可以帮忙送,你们送哪里”
柜姐笑道。
“不用,我们能行,”孙桂芳提小一点的那袋子,杨继西替大的两袋子。
他们走后,那柜姐还对另一边卖布的同事道,“瞧瞧,真是人不可貌相,看着像乡下来的,可人家一出手买,比我们一个月的工资还要多。”
好在布坊这边后面靠着巷子,杨继西把棉花和毛线团全部收进空间,等到村口的时候再拿出来装进背篓就好。
福窝现在是空的,杨继西把二等棉花分了四斤到福窝里。
剩下的八斤二等棉花和十斤一等棉花放在旁边的篓子里。
旁边的篓里是毛团。
顺带还拿出五十个鸡蛋,还有周家给的熏鸭和两斤玉米面,这是昨晚上杨二奶奶叮嘱他们拿的,得了杨文清家那么大的好,当然得回一些。
杨文清又是一个人在家,他正在写文章,见他们来又惊又喜。
“进来坐进来坐,嫂子好久不见了。”
杨文清笑道。
“是啊,”孙桂芳点头,从背篓里拿出鸡蛋、熏鸭还有玉米面,“这都是家里带的,你们尝尝。”
“这么多”
杨文清挠头,“下次别拿这么多了,三哥你不是说兄弟之间不用这么客气吗”
“所以我们是从家里带的,没有买,”杨继西笑道。
这次杨文清找人给父母递了口信,很快杨母和杨叔叔便赶了回来,还买了不少菜。
见他们拿了这么多东西过来,也说了他们几句。
在杨文清家吃了午饭后,杨叔叔他们下午就去上班了,走的时候,杨母还将杨文清叫到屋子里叮嘱了一番,该给什么回礼,让他们一定收下的话,这才离开。
结果就是两点多,杨继西二人准备离开时,杨文清塞了一罐麦乳精和一罐奶糖过来。
杨继西二人真是大户人家啊。
“拿着,别和我客气,我家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