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百九十七章 天下第二?(3/4)
士也不合适,故而让阁臣照惯例自行拟定后报圣母准许,另外全部加代字,以候陛下苏醒。”

    王廷相下意识的说“那不就跟我一样了”

    代主持军机处,也是加了代字的

    别人没有王廷相这种悠闲游戏的心态,他们都算的上利益相关人,听到严嵩的话后,心里都在盘算着什么。

    虽说大学士名号和实权是两回事,只能稍微表现出一点上下等级顺序,除此之外没有多大意义。

    但谁又能完全不在意,平白让自己屈居同僚之下哪怕名号高一点点,那也是高,官场所追求的不就是比别人更高吗

    严嵩见别人一时间没说话的,就继续说“殿阁大学士五个名号,最高的华盖殿可以先空着,我晋位谨身殿,张潮晋位武英殿。

    剩下的文渊阁给张璧,东阁虽然重复了,但也让张邦奇再加一个东阁大学士也无妨。”

    猛地听起来,这个安排很很合理。

    严嵩本来就是名义首辅了,晋位高端的谨身殿大学士很正常,张潮作为老人跟着往上加到武英殿也正常。

    张璧和张邦奇两个新人,按照资历分一分文渊阁和东阁,也很合理。

    别人都在琢磨其中利益得失的时候,冷眼旁观的王廷相却发现了一个华点。

    然后王廷相就开口道“严阁老是不是太仓促了先不要忙着拟定殿阁名号,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没做”

    严嵩问道“什么事情”

    王廷相直接的说“应该先排定阁臣次序,厘清尊卑之礼,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拟定殿阁名号”

    王廷相说的也不算错,从理论上来说,内阁确实是先有次序,然后定下首辅、次辅、群辅的名位。

    而且内阁的次序排名,如果没有皇帝之类的意外因素干扰,严格按照入阁先后顺序排名字。

    严嵩笑道“就这几个人,情况一目了然,还用排次序第一是我,第二是张潮,第三是张碧,第四是张邦奇

    刚才我所拟定的名号,也是按照这个次序来拟定的,没什么差错”

    说到这里,严阁老忽然有点心酸,如今内阁这帮人的资历,除了他严嵩没有一个能打的

    张潮是在半年前,秦德威去浙江前夕才送进内阁的;张璧和张邦奇都是俩月前撞大运,翟銮被驱逐了后,被连带着入阁的。

    就这样一群内阁菜鸡,却拥有跟他严嵩一样的票数,这一点都不公平

    就在这时,王廷相突然再次发问道“严阁老是不是故意忘了人难道秦德威不算阁臣”

    听到这个人名,严嵩就感到头疼,下意识的说“就算把他算到这里面去,又能怎样”

    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轻,难道还想越过所有人

    王廷相就只说了一句“如果我没记错,秦德威是嘉靖十八年时加了入直文渊阁,只比严阁老晚一年。”

    众人“”

    细细回想起来,严嵩是在嘉靖十七年,在称宗入庙问题上支持了皇帝,所以得以入阁。

    而秦德威则是在第二年,嘉靖皇帝南巡回来后,给秦德威加了“入直文渊阁”,当然还有不预机务。

    也就是说,单纯只从“入阁”角度来看,秦中堂确实只比严嵩晚一年。

    这份资历,秒杀分别在半年前、两个月前才能入阁的“三张”,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所以如果严格按照传统排次序,最年轻的秦德威才是第二名阁臣的第二名,其实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次辅

    王廷相便对众人说“我听说内阁大臣排序,只看入阁时间前后,不看年纪大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