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内阁制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与文渊阁绑定的,连内阁阁臣的差遣都必定加“入直文渊阁”。
所以内阁和文渊阁原来就是一体的,内阁就是文渊阁,文渊阁就是内阁。
只是碰上个嘉靖这样的皇帝,把阁臣入直地点都搬到了西苑无逸殿,造成了内阁实际上在无逸殿办公的情况。
然后又碰上个更奇葩的秦德威,凭借势力公然占据了文渊阁,然后又另立了军机处,把文渊阁变成了近乎独属于他个人的衙署。
结果就导致了目前的局面,翟銮、严嵩、张潮这样的“入直文渊阁”们都不在文渊阁,唯一在文渊阁值守的大臣王廷相却又不是“入直文渊阁”。
廷议若非特别标注内外集议,一般就是外朝核心骨干官员列席,内阁阁臣并不参加,以示内外有别。
所以今天廷议上,最大的官员就是尚书和都御史,其中左都御史屠侨又充当了严党这边的主攻手。
屠总宪发表完看法后,没给最大反对派王廷相太多思考时间,又对王廷相逼问道“不知王大司马以为,我说的对不对”
王廷相回应说“总宪所言确实也有几分道理,但是秦板桥强调过,内廷格局应该遵照皇上先前的旨意,一切照旧,不应轻易更改,否则就是抗旨”
众人齐齐无语,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你王廷相今天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句句离不开秦德威秦德威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当初秦德威说这话,拿嘉靖皇帝旨意吓唬众人的时候,嘉靖皇帝刚刚昏迷,谁都不确定皇帝会不会突然醒来。
现在皇帝都昏迷了有一段时间了,还是未曾醒来,大臣们心态上就开始逐渐对皇帝“放松”了,还守着“遗旨”干什么
如果都像这样僵化,那就该继续严格执行太祖高皇帝的条条诏令,大家谁也活不成
而且说起来你王廷相也是宦海四十多年的老臣了,性格人设上向来也是刚正的,今天怎么脸面都不要了,活像个秦德威门下走狗角色
秦德威到底给你灌了什么汤哪里还有卖的
所以屠侨闻言后毫不犹豫的答道“时候已然不同了,焉能继续刻舟求剑岂不闻时移世易之理
阁臣都是直接为君王效力,是君王左近的顾问大臣,入直地点应该围绕着君王
昔日皇上在西苑,诸大臣要供奉皇上,自然就近入直无逸殿为宜。
如今监国储君在文华殿,辅政大臣和阁臣自然也应该在文华殿附近入直最适合地点莫过于文渊阁
总而言之,将内阁移回文渊阁,再将军机处移往他处,如此才算合乎天理人情。”
说完了后,屠侨又环顾四周,对参加廷议的大臣们高问道“诸君以为然否”
便有人发言说“我以为,目前朝廷当务之急,就是如何让储君亲近大臣,以免遭受蒙蔽。
就如同屠总宪所说,如果秦德威不在文渊阁,储君左近确实就无人了”
又有人开口道“文渊阁作为距离文华殿和东宫最近的衙署,却没有任何辅政大臣在此入直,也实在称不上合理。
所以将辅政大臣移到文渊阁,也是两便,又有助于辅导储君,何乐而不为”
在严党眼里,他们的“把内阁搬回文渊阁”诉求称得上“拨乱反正”,具有很大的正义性。
很多中立的官员看待这个问题,差不多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在严党与秦党的历次争斗里,很少有这种中立官员倾向于严党的情况出现。
故而这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