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威知道,对己方势力的骨干人物必须做好解释工作,便回应说“并非只是因为喜欢实务,而是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东南海上情况复杂,影响深远,甚至可能关系到国运。况且利益纠葛混乱,一般人处理不好这些事,只有我亲自本章未完
第八百三十八章最熟悉的陌生人
去了才放心。
而且东南还有土地和财赋问题,我要去亲眼看看,不知能否找到长治久安之法。”
“关系到国运”王廷相诧异的说。
不就是一群规模大点的倭寇作乱,最多还有点沿海走私情况,与国运有多大关联
秦德威毫不犹豫的说“对,绝非身居中枢就能轻轻松松解决问题的,必须要亲历亲为才能知道到底行不行。”
于是王廷相更诧异了,秦德威的这种没把握样子,好像比刚才说“事关国运”还令人吃惊。
“连你都不知道到底行不行你也有不行的时候”王廷相反问说。
秦德威没好气的答道“我又不是生而全知的圣贤
王廷相叹道“虽说你也主张实务为先,你却与老夫不一样。
你好像从来不会迷茫,从不会自我怀疑,永远知道目标是什么,永远知道应该去做什么。
你如今也不过二十几岁,以后的时间还长着,老夫真的很想看到你最终到底会做出多大的事业,开创出怎样的局面。”
一开始秦德威还没什么触动,但越听越觉得有点不对,连忙笑道“老前辈实在说笑了,在下还能做什么再说在下所能做到的事情,老前辈不都已经看到了吗”
王廷相却没接着秦德威的话,自顾自的说“老夫一生崇尚实务,数十年官场经历也多是实务,虽然也博得几声谬赞,但老夫心里明白,其实并没有多大成就。
就与老夫的诗词、气学一样,当世虚名甚高,却难称大成就。最终老夫在史书上或许能立小传,但远远算不上真正留名啊。”
对于眼前这个王廷相,秦德威突然也感到了很陌生。眼前这个王廷相,仿佛与过去那种自信豪迈、刚强果断的画风截然不同。
想到这里秦德威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说到寿命,王廷相似乎也没两三年了,假如与原本历史没有太大差距的话。
然后秦德威又想到了张老师,在原本历史时空里,张老师是在三年后主持会试时,突然发病猝死的。
如果历史没有太大变化的话,王廷相、张老师可能是自己的亲近人物里,将会最早去世的一批人了。
此时此刻,秦德威又忽然感受到,他们并不是一个个nc,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也会生老病死,也会在意身后名声,也会真正彻底消失在人世间。
但无论如何,不能坐视王廷相如此消沉,要让王老大人站好最后一班岗啊
如果骨干都这样消沉,自己又怎么放心离京
秦德威一边想着,一边给王廷相加油鼓劲说“大司马又说笑了,你这样的全才,还敢说自己成就小那又让世间庸庸碌碌之人,有何面目苟延于世”
王廷相就问道“那你说说,老夫都有什么成就你好歹也是中堂,也有了给别人盖棺论定的资格。”
秦德威答道“你可是十全老人啊又怎么没有成就”
“十全老人”王廷相蹙眉道“听起来不像是好词,你必定又是在消遣老夫”
秦德威无奈的说“大司马也太武断了,十全十美的十全,这词哪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