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成员也陆续前来祝贺文哥儿三元及第,最后因为家中实在太过忙乱,文哥儿便又与祝允明他们去了大兴隆寺那边聚头。
作为一甲第一,文哥儿也该牵头搞今年的进士录。
这种源远流长的交友册子他在乡试时有一本,记录的都是同科举子的各项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籍贯年龄家庭住址等等,以便日后攀关系搞私联用。
你看看,咱的名字曾经并排写在这乡试录会试录进士录上,你还说我们不熟不应当吧
这东西官方也会制作,只是大伙手里头的须得比官方的更详尽、更具体、更有特色,一般仅供内部分享
比如还可以分享一篇简短的代表作什么的。
读书人嘛,才华才是立身之本
哪怕科举上岸了,也不能丢了自己的根本
这事儿文哥儿一个人忙不过来,便让祝允明、文徵明他们加入进来。
这么大两个书法家,出手写个跋不过分吧等他们把进士信息都收集好了,帮忙写个样板让人雕版下印不过分吧
当然,文哥儿还是很看重其他人的意见。
第二日他们这些新科进士到礼部赴恩荣宴的候场期间,他还积极询问每个人的想法,看看他们有没有想秀自己书法的,有没有想负责采集信息的,只要愿意参与,人人都有机会一展所长
要是他们不愿外泄个人资料,到时候他会和相熟的书坊商量一下,保证印完他们这三百多份就毁版,绝对不会随意泄露每个人的私人信息
不过他们这一场场大试小试考过来,如今也没啥不可告人的个人信息就是了。
只要金榜题名了,谁不知道他们出身什么家庭谁不知道上哪儿找他们
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有名气、有人望反而是件好事
众人都表示不必毁版,他们还想自己掏钱多买几本送给亲朋好友
要是文哥儿想送给亲朋好友,他们甚至可以帮忙掏钱。毕竟文哥儿那些个亲朋好友就没几个是简单
要是能到大佬面前露露脸刷刷存在感,说不准将来被大佬想起来了呢
别看他们现在已经是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对整个大明官场来说他们也只是毫无经验的新丁。
家中本身有点底蕴的还好,那些真正从农户家考出来的可就真的是举目无依,只能老老实实等授官熬资历。
他们就不求文哥儿这种“大佬全是我老师”的待遇了,只求能给大佬们留个好印象,这样大佬们将来有什么用人的地方也能想起他们不是吗
谁辛辛苦苦考出头会甘愿一辈子碌碌无为
大伙的意见都很一致这进士录随便印,不用照顾他们的隐私问题
事无不可对人言,说的就是他们了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他们还想拿起大喇叭广而告之
文哥儿见同年们都是这个想法,便欣然地与他们约好进士恩荣宴散场后再续一会,争取早早把这本进士录定稿找书坊下印。
要不然等到授官以后怕就要各分东西了戏明,牢记网址:1。
除了一甲三人保送庶吉士、直升翰林院外,余下的进士以及同进士都要分拨到六部打杂或者地方各县当县令或县丞。
当县令或县丞一般也只能去下县,且下去了一般要干上三任,也就是九年任期结束后才能参加选调,前往更好的职位
要是九年任满时不小心得罪了巡按御史或者吏部,那就再把你安排去别的差劲岗位继续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