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卷官倒是个脸生的, 不过白天文哥儿一抬头, 对上的那一溜全是熟悉面孔
在京师考试果然全是熟人。
这也是没得办法的事,谁叫他是在翰林院里长大的,翰林院人数有限, 抽调十几个人出来当同考官, 没抽到他爹是因为他爹主动上报说儿子要入场应试
至于他二先生杨廷和,还有曾经跟他在庶常馆朝夕相处三年的靳贵他们,已经算是不那么亲近的了
这不都没让李东阳或谢迁当考官吗
虽然这是因为谢迁上届已经当过主考官, 而李东阳也因为李兆先的关系要回避但是没安排就是没安排
好在杨廷和擅长的是易经,不是治春秋的,不然文哥儿的卷子说不准就要落到他二先生手上了
既然谢迁说不要管考场外的事, 文哥儿也就真的没有管, 交完卷就回去好吃好喝好睡,补足了一整天耗掉的精神。
赵氏不懂考试上的事,小心地没问文哥儿考得怎么样, 只仔细地清点文哥儿第二场的考试用具,一天得看个三回, 不然总担心会漏掉什么。
王家上下也都紧着文哥儿, 文哥儿补眠时里里外外都静悄悄的,连才五六岁的弟弟妹妹都很听话地没嚷嚷着要去找哥哥玩。
第一场考得那般顺利,文哥儿第二场、第三场那是一点都不带紧张的, 全程甚至都没抬头看过时不时要瞅他几眼的考官们。
文哥儿这个考生十分特殊, 他的年纪实在太小了, 小到让人难以相信这个年纪的考生会踏入会试考场。
正是因为他在年龄上颇有争议, 所以瞅见他被分在东边的天字号号舍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看他两眼再看他两眼再再看他两眼。
这么多双眼睛盯着, 至少这小孩在考试过程中是没法舞弊的。
三场考下来,大家都确定这确实是个才思敏捷的孩子。
要不是科举成式规定考生们黄昏纳卷,说不定他的交卷时间还要更早一些
不让提前纳卷当然也是为了防止舞弊。
按照从成化年间延续下来的规定,考生们虽然可以请烛,但是考场只会给已经写好全文草稿的人一支蜡烛
也就是说考试延场期间只允许誊抄,不允许没写完的人留下慢慢构思。
这样即使有已经交卷的考生离开了考场把试题传出去,剩下的人也没办法在延场期间舞弊了。
要不然早早把人放出去传播考题,场外的外援不得有充裕的时间写好文章设法送进来
在防止考生作弊、维持科举公正性这件事上面,朝廷一向是绞尽脑汁想办法,从来都没有放松过。
毕竟这几乎算是寻常百姓唯一的进身之阶了。
要是连这条路都被阻断,等同于掐断了无数百姓最后一丝希望。
如果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出头机会,他们为什么还要老老实实缴赋税、勤勤恳恳服徭役,难道是因为他们特别喜欢吃苦吗
文哥儿走出考场,就瞧见不少人已经等在外头,最前头的就是他哥,他哥还请了个熟悉的画师,正是三年前他请来给他哥画像的那位
文哥儿
偏王守仁这厮还振振有词地说道“哥哥有的,弟弟也要有”
这值得纪念的一幕,必须得留下宝贵的画像
一场考试前前后后折腾这么多天,文哥儿确实有点累了,都不想和王守仁抬杠了。他和众人一起等在考场外,陆续把文徵明他们给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