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打仗,怎么维持战斗力十年的时间,足够完成两波士卒退役了,士卒换了两遍,底层军官也换了一遍怎么保持战斗力
派军事观察员和教导团是一个方向,不打打仗不是完全的不打仗,至少西部地区还在打仗,各地各种剿匪各种打击海盗还在继续。
但是这些都不够,军部现在有两个观点,一个认为维持适当强度的实战对于士卒的战力保持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见过真正的血于火的士卒,很难在战场上表现出足够的战斗力。
而另一派则认为,士卒都是练出来的,大明不需要英雄,士卒就应该像机器的零件一样,组成一个整体运转。
而且大明可以让一百万,两百万甚至三百万士卒有实战的机会,那么五百万呢一千万呢怎么实战
大明需要的是系统化的正确训练方法,还有就是战争开始之后,能够快速上战场的士卒,即使不是百战精兵也不怕,因为敌人的也不是。
朱慈烺更支持后一种观点,在工业化的世界里,百战精锐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强大的工业国就是靠着不断的生产武器装备,不断的堆人,以工业生产能力压垮敌人。
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者先生并不是有着一批百战精锐,他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投入战场,然后以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致胜。
大明也是一样,为什么火枪取代弓箭手,如果弓箭研究到极致,射出三四百米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火器,无论是一开始的滑膛枪,后来的膛线枪再后来后装枪,半自动,全自动等等,子弹再厉害其最佳作战距离也还是四百米以内,甚至很多时候都不要求士卒一百米以上的准确度。这个弓箭手也能做到。
不过一个弓箭手培养少则一两年多则年,而一个百步穿杨的弓箭手更是天赋和勤奋都同时具备。
而一个火枪手从入伍到完成新兵训练只要三个月,在磨合训练三个月就是一个优秀的士兵。火枪不需要过人的臂力,不需要优秀的眼里,只要体格中等以上,哪怕瘦弱都不影响射击。
所以二战时各国才能动辄投入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兵力打消耗战,要是换弓箭手试试
虽然同意第二种观点,朱慈烺也没有极端到觉得经验无用,有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还是很有用的。
各藩国要是不打仗,大明怎么能有经验丰富的老兵
朱慈烺都亲自说话了,这些藩国高层自然都很给面子,当天九年式战列舰就卖出去了九条,炮舰更是一次卖出去四十多艘,这还是有些要回国请示的原因。
九艘九式战列舰分别是被倭六国一人一艘,高丽买了两艘,剩下的一个则被锡兰买了回去。
倭六国最近在尼罗河可没少抢劫,特别是朱慈烺提醒他们金字塔有钱之后,他们更是搞到了不少黄金和木乃伊。
至于什么文物保护,还有什么金字塔里面埋藏的高科技什么的,这对于朱慈烺来说都是小事,大明不需要文化多样性,朱慈烺反而需要积极的统一文化。
金字塔再有文化价值再有历史价值,那也是别人的文化历史。
至于高科技,先不说有多少巧合成分,就算想要解析,那也是先要大明掌握了才能解析不是。
再说了金银器这种东西有啥好解析的,变成钱流通出去,产生的收益不比趴在上面研究的多。
当然大明自己的文化历史文物还是要好好的研究保护的,上下五千年怎么够,至少要证明他个几万年的灿烂文明。
谁要是敢说世界文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