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东西应该给军队先用上。
就算现在不能普及到大明全境最起码要给京城周围的军队用上。
朱慈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不过跟军部想的不一样,军部是想从参谋部接一条线直接通往京城附近的驻军。
朱慈烺想的是,从皇宫接一条线从皇宫通往京城各驻军,军部想要给驻军发消息也行,只需要先发给皇宫,然后皇宫在发给相应的部队。
这样一来,朱慈烺就可以坐在皇宫指挥整个京城的附近的二十多万驻军了,自身的安全又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所以这第一条线路就是军部到皇宫的线路。
李通接到电报慌忙进攻,递上电报,核对之后准确无误,大明的一封军用电报传递完成。
从这里又引出一个问题,电报中继站的建设。
一开始朱慈烺觉得,从京城到广州的电报,就是拉一条线连接京城到广州,但是通过这次实验发现,这样的长距离传输如果没有中继信号站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材料。
例如你从京城到广州是专线,那么从京城到徐州是不是有要拉一根,从京城到济南是不是又是一根
而有了信号中继站就不一样了,发一封到广州的电报,先从京城到徐州,再从徐州到芜湖,再从芜湖到广州。
这样就可以从徐州在接一条线路到济南,济南也可以在接线路到省内的其他城市,芜湖也可以在延长到武汉或者松江府。
只需要拍发电报的时候在前缀上面先拍发区号,这样就不怕消息送不到了。
虽然这样的拍发效率会慢那么一点,但是总比用人送快吧,总比用信鸽送更快吧。
这不仅节省了材料,也节省了维修的成本,设置备用线路之后几乎不会耽误正常的电报交流。
电报线路一旦出现问题怎么修理被剪短反而是最好办的,在接通就是了。
就是那种隐藏的断点反而更难发现,以现在的技术,这就只能不断的短接排查,缩短了线路的距离就等于减少了排查的距离。
朱慈烺不禁怀疑,以前老式电话的那个人工接线员是不是也是这么干的把所有的电话线路都接入基站,等谁和谁需要通化了,把两者接通成通路,然后两边就可以通话了
如果电话真的是那么简单,朱慈烺感觉自己又掌握了一门全新的技术
成不成先实验一下就是了,区域内的电话转接可以这样搞,那跨省跨国的怎么搞,那一个接线员该面对多少个不同插孔怪不得早期电话都那么贵,光这人工费都便宜不了啊
那交换机又是什么东西工作原理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