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员继续激烈讨论自己的养老福利的时候,朱慈烺又上线了一条新政策,那就是对锦衣卫的改制。
锦衣卫号称十万人,但是经过朱慈烺一年的整肃之后,去处守卫皇宫的四万,在去除北镇抚司那些吃空饷的部队之后。
最后锦衣卫被精简到了不到三万人,其中在京城的就有一万多,在边关、关外辽东、蒙古、西南个土司处、服务于军的又有一万多。
各地镇守的锦衣卫竟然不到五千人,拉平均一个县还不到三个人,这显然不符合朱慈烺的设定。
而且锦衣卫现在的活动范围还是太了,简直可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关外辽东有叛变那就派人去辽东。
西南土司不安稳就派人去西南,其余的地方很少有锦衣卫的踪迹,这显然不符合大明超级大国的份。
大明作为当世第一超级大国,也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一个能监视全世界的报机构怎么配得上自己的份。
还有就是过分重视报工作,行动部队太少了,整个崇祯八年,锦衣卫看着是干了不少事。
从京城到江南,又从江南打到山西,接着又从山西打到塞外,其实用的还是那一千缇骑。特别是塞外的行动,让朱慈烺的南镇府司锦衣卫缇骑直接减员了三分之一。
所以为了应对新形势的需要,除了报人员需要扩大,缇骑队伍也要扩大,至少在省级要成立总队,在州府要成立大队
而在重要关口和大城成立中队,在县城成立队确保报全覆盖,随时有一支招之既来,来既能战,战则必胜的队伍出来。
而锦衣卫的扩编也不需要内阁同意,但是锦衣卫的人员招募,朱慈烺又把主意打到吏员上了,而且这次的重点目标放在了衙役上。
没有地方吏员更清楚各地的底细了,也没有比吏员探听当地报更方便的了。
而对于吏员和衙役能成为锦衣卫,这绝对是一飞冲的殊荣,没有人会觉得锦衣卫的风评差是对他们的侮辱。
就像后世明明有一支队伍名声极差,但是每次招人还不是有很多人挤破头往里面钻。
为啥锦衣卫是官呐锦衣官服绣刀,那吃的可是皇粮而且锦衣卫最高长官,锦衣卫指挥使,那可是三品大员,皇帝边的红人。
比起他们这些没有编制没有未来的吏员和衙役前途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所以锦衣卫放出风声之后,没有一个衙门里的吏员和衙役不动心的。
关税司主要是招募吏员中最有文化和才能的那一批,而锦衣卫招募的就是那批脑子最活,最能打的那一批。
通过关税司和锦衣卫两拨选拔之后,可以把各衙门里的精英一网打尽,不要看这些精英的力量。
可以掌握了精英阶层就掌握了舆论走向,颠倒黑白黑白这种东西还不是看怎么,怎么理解。
总之一些官员惊讶的发现,少了那么十几个人之后,原本运行顺畅的官府,变得不顺。
原本那些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把事变得妥妥当当的人,没有了,原本那些敢打敢拼,办事能力超强的手下成了自己的敌人
唯一让这些官员安慰的是,还好皇上并没有让锦衣卫对他们进行大查特查,否则又是一场巨大的风暴降临。
但是官员一下子发现子不好过了,养老金批下来,朱慈烺不在乎这点钱,锦衣卫各级衙门迅速组建,把整个大明带入被锦衣卫统治的恐惧郑
当然朱慈烺并没有丧心病狂的查贪污问题,锦衣卫各部组建之后,第一个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