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与蜀地李冰父子的杰作相比。
总管督辖江南诸郡以来,为方便诸郡之人,自己也曾上书咸阳,让郑国前来一趟,勘察诸郡,以为将一条条水系脉络整理。
结果。
还不来,说是手中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一时之间,难以下江南。
还说江南之地,现在人烟不多,现在修建打量的水利沟渠,并不足用,也不到时机。
好吧。
算他说的有理,实则江南也有一些水家之人,也可有用,不过,水家第一人办事定然好些。
“郑国近年来,在中央学宫内,教导了不少可用之人,朕很是欢喜。”
“可惜人还是太少了。”
“田亩之事,朕不为精通,却也大致知道水利沟渠的重要,更有诸郡之地一些江河的梳拢。”
“有些河流一到夏日,便是洪水蔓延,若是能够以水石辅助,改变其流向,使之不为生乱,则大用。”
“浩瀚之力,为诸郡所用。”
“灌既田亩,滋润田亩禾苗,五谷也能增产一些,庶民百姓也能吃的好一些。”
“诸子百家,可用之物不少。”
嬴政亦是笑语。
郑国。
自从韩国沦亡之后,郑国便是数次请缨前来旧韩之地,自己也应允了,没有理由不应允。
何况,就算自己不应允,说不得依照郑国的性子,还可能直接前来这里。
“中央学宫,少府之地。”
“近年来可是出了不少好东西。”
“江南都有流传。”
“闲暇之时,玄清也弄了一些农具之用,还是不错的。”
在五谷种子质地寻常的时候,欲要增产,欲要高产,唯有靠外在之物。
东巡一路上遇到的混藩之所,已然诸夏流传,腌臜之物,田亩增产有大效果,还有时而听闻因一些腌臜之物争斗起来之事。
便捷的水利也是其一。
干旱的时候,有水可用。
大雨的时候,有合适的沟渠给于疏通。
诚如此,做到那些,自然可以将产量提高。
数年来,江南之地也出现一些新的耕犁和农具,省时省力,对于主动改进且效果明显的,还有奖励。
“江南之地,人还是太少了。”
“若然再多几倍,就好了。”
“多几倍,要两三代人。”
“似乎不算难,江南偏南之地,稻谷都有一年两熟的,产量还不低,知道粮食足够,也能够养活更多人。”
“那些山林,若是可以砍伐就直接砍了。”
“江南,朕一定要去的。”
“这一次东巡之后,下一次朕有可能要北巡,燕赵之地早早平稳,朕也要看看。”
“也要亲自看一看长城,看一看塞外。”
“北胡匈奴,也该给与处理了。”
“高儿,是否有些无聊了,无需时刻陪在朕身边,回车轻松一会,休息一会。”
“若然你这一路清瘦了,回咸阳之后,你母亲该埋怨朕了。”
东巡。
所为就是一件件小事,果然是大事,在咸阳解决了。
小事
大事
如果一件件小事不解决,小事也会变成大事。
关中、关外之地没有什么,山东之地特殊,若然不一次次巡视,诸郡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