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3章 第 273 章(1/4)
    在场匠人欢呼雀跃之际, 徐詹事嗓音里抑着点什么,似不经意问。

    “唐姑娘,这一层占地如此之广, 我听你所言,这工场建好后顶如磐石, 墙如坚壁,要是往上头加盖二层、三层、四层五层, 能不能行”

    他问这话时情绪不留痕,唐荼荼也没细想, 立刻答“可以呀,混凝土承重很好,只是盖得越高, 从高处填料越困难, 费时费力又费工, 工业厂房没必要盖那么高, 太高了反而累赘。”

    没必要

    徐詹事咂着这三字, 与周围几个文士对视, 眼里的狂喜全落在了实处。

    没必要,不是不能盖;施工虽难, 却可以一试。

    一个能完全抛开木材与砖瓦材料的巨室, 意味着什么, 没人比他们这些太子幕僚更清楚。

    唐时, 则天女帝力排众议, 修筑了明堂, 成就了盛唐的一大传奇。无数史载那座通天塔高二十九丈98米, 完全是石料与木材造的, 中心一根通天柱从地底直通向塔顶。

    每逢阴雨天电闪雷鸣之时, 这座擎天巨柱在雷光中巍然屹立,撕破雷云,撑开天地。

    其匠作技艺可谓惊世骇俗,番邦小国见了,无一不跪伏。

    可明堂不是女帝创造的,历朝天子都会造明堂,所谓“天子造明堂,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站在这座塔顶承接的是天意,天意所归,就是天下正朔所在。

    历朝的明堂都是在王朝昌盛时筑成,于乱世中被毁,成了一个王朝兴衰的见证。就说前朝,当年兴哀帝南逃时,明堂被反叛的乱民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图纸佚失,只能从考工记寥寥几页陈述中窥得一丝半缕。

    如今的明堂是怀老先生主持修筑的,十六丈高,比唐明堂低了将近一半。虽说十六丈高也算是大厦了,可塔的七层以上,大风刮过时能感觉到脚底震动,皇上都不敢再往上走,顶上三层形同虚设。

    大匠们都说那座明堂迟早要拦腰断,一旦失了天意,王朝危矣,该早早准备,再起一座更高的明堂以策万全。

    呔说得轻巧

    金銮殿前下个台阶都恐高、爬爬文渊阁还脚软的老臣,哪知道几十丈的高楼是怎么盖的张嘴就来,催得皇上动了心思

    倘若,有了这般的钢筋铁骨

    二月时,唐姑娘把要用的耗材列成清单报上去,太子殿下一听,立马派了名匠过来,是要他们学透这门技艺。

    徐詹事压抑住狂喜,定了定神,再次望向眼前三丈高的大柱,心说自己太心急了,且等等看,看唐姑娘能造出来个什么东西。

    匠人兴头足,迫不及待地要砌墙起顶。唐荼荼还是说“放两天假吧,大伙儿进城买点吃穿日用,歇几天吧。这些立柱得挨个检查,再养护七天,这是慢活,不急在一时。”

    怀先生立刻追问“养护什么”

    混凝土初凝后,还得等待水泥完全水化,因为硅酸盐水泥与水化合是放热的,放热太快,水泥干得不均匀,容易裂缝,所以要在立柱外层裹膜淋水,等着内部温度慢慢降下来。

    道理不难,难的是怎么与他们讲清楚原理,唐荼荼到底揣着点私心,没把化学方程式写下来,只讲了养护的必要性。

    “是是是,唐大匠说得是。”

    匠人们意犹未尽地走了,下山休息的少,留在山上观摩学习的多。

    唐荼荼对着实物,一点点做基面防水处理,重新检查图纸,修正细节,寻思在哪儿安供水管。

    下水排污管是早早埋置好的,上水还没有,她贪心了一点,想做自来水。

    因为工场选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