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章 第 61 章(3/4)
学问。”

    “商之一道,下则富家,上则富国。老早以前都说商人是劣民、顽民,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才是国本,巴不得一个农民摊一亩地,东家种麦西家种粟,各家收完佃后剩的粮食还不够一年嚼头后来统田产了,让擅长种地的去种地,商业大行其道,慢慢地不贬讽商人了。”

    华琼这师父当得不到家,自己聊兴上来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讲着。好几句话的意思,唐荼荼还没大想明白,她就已经换到下一句了。

    片儿汤话滚了一圈,华琼忽然停下来“你记什么呢”

    唐荼荼握着根竹管笔奋笔疾书,说“记笔记呀。娘你说得太快,我理解不透,记下来回去慢慢看。”

    华琼无言。

    家里子侄辈的孩子多,大哥二哥忙着天南海北地跑生意,他们两家的孩子从摸铜板

    儿、抓算盘开始,几乎全是华琼一手教出来的。

    她见过认真听讲的侄儿侄女,没见过这样拿个本子做笔记的。

    华琼“快合上吧,咱们去街上溜达,坐在屋里能学到什么。”

    叶三峰抻着筋骨站起来,打了个呵欠,拖着两条长腿跟上来了。

    “叶先生睡醒了”

    华琼客客气气与他说“二丫头不笨,就是学得慢,我这几日忙,没空一天十二个时辰带着她,只好劳烦先生点拨了。”

    叶三峰笑道“不麻烦,这几年没什么有意思的事儿,人都惫懒了,也该松松筋骨了。”

    他两人说话云遮雾绕的,唐荼荼瞧她娘对叶先生客客气气,不像是对着一个被她派去唐家盯梢的雇工,而像对着个身份等平的人物。

    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

    她留了个心眼,跟着母亲和叶先生出了门。

    母女俩踱着步子在街上走。一路走,华琼一路给她讲。

    这条街是华家最早买下来的那条街,华琼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早已对各家店铺如数家珍。

    “西市上,数杂货铺子最多,杂货没多少讲究,什么零碎都有,从头绳、皂角、米筛子、花盆、恭桶刷子,一家店里都能叫你买齐了这样的杂货铺不需要动脑子经营,闭着眼睛进货就行了,卖不出去也不怕,三年五载的总能卖出去。”

    “但滞留在店里的货物,全是银子买来的,这一滞留,就相当于是一大笔本该流通在外的钱,全抓在手里没用到;再换个说法,就好比你有一百两银子的本钱,只十两是有效流通的,剩下九十两藏在铺子里成了死钱走货慢,银子流通得慢,所以杂货铺子赚钱也最慢。”

    “这样的经营办法,保本儿,也安全,但干一辈子,也就是个卖杂货的铺子。要想赚快钱,赚大钱,就得避开这样的经营办法,得做紧俏货、时兴货,充分调动钱去生钱。”

    唐荼荼听得连连点头,这个她听懂了。

    “有特产的卖特产;有一技之长的,卖的就是这一技你看句老爷他家做瓷器,卖得最好的薄胎瓷,是早年他家一位老祖宗从景德镇偷师学来的,后人发扬光大,以一套五色釉彩破开了销路,在北方一跃变成了有名的瓷家。”

    “杭州还有个张小泉剪刀铺,一个卖铁剪的,铺子开遍了江南十一府。铸着他家名号的剪子,几乎成了杭州府的一绝,往来商旅都要买上几把带回家乡这也是一技之长。”

    沿着一条大街走了个来回,唐荼荼左边望了右边望,看过各种铺面,茶肆酒家、成衣布庄、香烛纸扎,连花鸟铺子都进去瞧了一眼,她也没想出自己有什么一技之长。

    “娘的一技之长是什么”唐荼荼问。

    华琼微怔,多少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