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已是子牌时分,丞相公房仍然还亮着灯火,诸葛亮披着一件天蓝色的锦袍伏在案上奋笔疾书,处理着一件又一件的军国大事。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几案上那堆垒成小山一般的竹简已经矮了不少,诸葛亮估计再有一个时辰就能将这些文简全部批阅完毕。
「丞相,杨参军求见。」在外面侍候的令史站在门口轻声禀道。
诸葛亮头也不抬地道「让他进来。」
「诺。」
很快,杨仪走进公房,躬身拜道「丞相,雍州刺史杨清送来六百里加急。」
「明之这么晚送来急报是为何事」
诸葛亮停下手中毛笔,似乎稍感吃惊,片刻后恍然大悟,抬头说道「定然是关中战事有了结果。威公,长安可被我军收复」
「什么都瞒不过丞相,关中战事的确已经结束,只是我军并未攻下长安。」杨仪道。
诸葛亮闻言面上闪过一道不易察觉的惋惜之色,起身离开桌案,来到窗边望着外面月色如水的夜空,一边轻摇着羽扇,一边苦笑着道「看来以明之的能力,也无法趁着这个短暂的空当一举收复长安啊。」
「杨明之虽然腹有良谋、通晓韬略,麾下部众也尽是能征善战的精兵强将,但长安毕竟是关中第一坚城,曹真等辈亦非无能庸将,他在短短十多天之内夺不下长安也属正常,丞相不必过于介怀。」杨仪走到他的身边劝慰道。
诸葛亮微微点了下头「嗯,吾同意明之发起此战本就是试为之,成固可喜,不成亦无妨。不过如此一来,吾等阻止孙权称帝就少了一个最重要的筹码。」
不久之前,季汉再度以费祎为正使、陈震为副使出使东吴,其目的就是要向孙权晓以利害,以天下大义、两国盟交、讨魏大计等理由劝他放弃称帝的打算。
当然,除了文劝的手段之外,诸葛亮也做了武斗的准备,他依着杨清所献的计策命令李严向永安增兵一万,此举果然吓到了东吴,一时间两国边境一改往日和平安宁的气氛,汉吴两军的探马、斥候皆开始大肆活动,双方已经到了剑拔弩张、风声鹤唳的地步,几有随时开战的迹象。
消息传至武昌,孙权也是大感吃惊,没有料到季汉对自己称帝的打算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因为暂时捉摸不透季汉的真实意图,是以在与费祎、陈震的交涉中他竟不由自主地软了几分。
然而诸葛亮其实并不真的想和东吴开战,虽说目前文攻武吓的法子起了一定的效果,但时间再久一些,孙权、陆逊等人必定能回过味来,若他们胆气复壮、执意为之,自己这边确实还再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除非能把长安这座先汉旧都收复,以昭昭天命和煌煌军威劝告、威吓孙权,阻止其称帝方有五成以上的把握。可是现在杨清未能领兵攻下长安,这最后的撒手锏也就没了。
饶是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每每想到解决此事的棘手之处,也不禁感到一阵头疼。不过他终究并非常人,少有钻牛角尖的时候,此事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孙权成功称帝削弱了汉室正统而已。
曹丕篡位本就将汉室正统削弱了几分,大不了再让孙权削弱几分罢了,如今天下三分,汉魏吴三家并争,谁能笑到最后一统天下终究还是要凭实力说话。
而眼下季汉的国力蒸蒸日上,这一年多以来又连克雍凉大半地盘,治下郡县、人口大增,假以时日,休养生息,季汉的国力又会再上一个大台阶。到那个时候,关中可复,汉室可兴。
想到这里,诸葛亮心头一宽,转过身子,微笑着对杨仪道「说说吧,这回明之和安国取得了多大的战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