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北周的一场胜利,让两军重新势均力敌起来,大将军权景宣进围悬瓠,北齐受不了这强大的压力,“以城降之”,权景宣把投降的敌军将领和一千多士兵统统押赴长安表功。
尉迟迥围洛阳,想尽了办法,筑土山居高临下向内发炮,挖地道趁虚而入,都不奏效,围了三十多天,一筹莫展。尉迟迥长叹,感慨自己要重蹈高欢当年的玉璧复辙了。
宇文护命令把北齐军援救洛阳的道路斩断,派兵侦察,准备一鼓作气攻下洛阳。
北齐前线连连告急,齐武成帝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和大将军斛律光往救洛阳。
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皇族里最会用兵的一个,可算作北齐名将。高长恭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四子,北齐开国皇帝实际上的高欢的孙子。这位兰陵王在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可见,他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异类,与独孤信一样,是赳赳武夫中的美男子。高长恭为人谦和、低调,却具有非凡的胆略。也许高长恭长得太美貌了,都不好意思看到自己的样子,于是这位皇亲喜欢上了一样东西面具。但这个面具不是用在舞会上,而是战场上。但这一切不能避免他悲惨的结局,他和斛律光一起构成了北齐最后的长城,但这道长城最终还是从内部被攻破了,攻破这长城的正是北齐的皇帝。关于这一部分的故事,请参见“自毁长城”。
高长恭和斛律光都是老成宿将尽管高长恭年纪不大,看到北周兵势强盛,不敢冒进。
北齐武成帝高湛召见并州刺史段韶,说“洛阳危急,已经派兰陵王高长恭往救;但突厥也在北面虎视眈眈,也得小心提防,怎么办”
段韶说“突厥侵犯我边境,只是癣疥之患,而北周才是心腹大患,我愿奉诏南行。”
高湛大喜,说“我召你来,正是这个意思。”
于是令段韶率兵一千驰援晋阳,不久,高湛自己亲自从晋阳赶赴洛阳。
段韶到达洛阳后,立即与高长恭和斛律光一起,登高观测地形,在太和谷与北周军队相遇,段韶立即传令严阵以待,自为左军,高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
北周军看到北齐军阵容严整,有都点害怕,段韶大声对北周军说“我们刚把宇文护的母亲还给他,就来打我们,为什么”
这一句击中了北周的要害,于是回答“上天派我们来,何必再问”
这是强辞夺理,却强辞夺理得有“理”。
段韶的回答更妙“上天派你们来是派你们来送死吧”
接下来两军一场混战,北周见到敌军阵中有兰陵王高长恭、斛律光和段韶三位当时超一流的战将,都奋勇向前,准备生擒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建立不世之功。
段韶令人且战且走,等敌人丧失警惕的时候,突然反击,北周军大败,阵容瓦解,跌进河里的,掉到悬崖下面的,死伤惨重。
先示弱,等你丧失警惕,突然出击,这是百试不爽的一招。任何人,只要掌握了这一招,至少能成为半个军事家。
可见,看起来强,不见得是真的强;看起来弱,也不见得是真的弱。真正的强人,是低调的人,真正的坏人,也是低调的人,因为你看不到他隐藏着的毒牙。
北周就是吃了段韶“低调”的亏。
混战中,高长恭率精骑五百突入洛阳城下,城上守军不认识因为他戴着面具。于是高长恭卸甲免胄,这才被接应到城中。
这一仗,北齐三位军事柱石通力合作,一举击溃强敌,解洛阳之围。北周丢弃的营帐、兵器、粮草、辎重,到处都是,从邙山到谷水,绵延三十里这要攒多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