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章上升(2/4)
深刻的,也是惨痛的,西汉有霍光、王莽,东汉有梁冀、何进,西晋有杨骏,五胡有靳准,这些历史典故,对于王轨和宇文邕来说,并不陌生。

    王轨这句话,明显要比宇文宪的话,说得更加精炼,也更精辟,杀伤力也更强,但是效果却并不好,因为周武帝宇文邕对此有点不大乐意了。

    宇文邕为啥不高兴呢笔者认为有三点。

    第一、宇文邕对自己的儿女教育非常自信,这么多年来,他除了紧抓国家建设,同时也在紧抓皇子教育,宇文邕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尽到了教育的责任,王轨你说太子非社稷之主,这不等于是在否定我多年的教育成果吗

    第二,王轨你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言外之意,就是要求重新确立太子。废立太子,乃是皇帝家事,一般情况下,朝臣只得遵从皇帝诏令,不得有异议。况且,宇文邕根本没有重立太子之意,也没有询问过朝臣们意见,而王轨竟然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这明显触犯了大忌。

    第三、宇文邕此时年仅34岁,正当壮年,春秋鼎盛,而你王轨所担忧的这些,全都是宇文邕的身后之事,难道王轨你是咒皇帝早死不成宇文邕此时正准备大举伐齐,也是宇文邕真正建立功业的时刻,王轨你说的这些未免太早了吧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宇文邕真的生气了,但后果并不严重,因为,宇文邕并非心胸狭隘之人,他是一个真正有胸襟、有气量的皇帝。

    王轨的话虽然听着让人很反感,但这不等于犯了错,其用心是好的,只是不太会说话,说话太直接罢了。同时,宇文邕也明白,王轨是自己的心腹之臣,曾经一同共患难,也是自己身边的第一谋臣,伐齐之战即将打响,王轨还有大用处,怎可轻易加罪

    对此,宇文邕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如果他杨坚真的是有天命之相,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话说得不温不火、不冷不热、不软不硬,从这样的语气中,王轨也知道自己确实是失言了,也不敢再继续说下去,只好退了下去。

    王轨是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人,这虽然是人臣应有的品格,但是这也隐藏着某种隐患,甚至是生身之祸,不久的将来,王轨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虽然口头上宇文邕并不相信王轨的话,但是这并不代表宇文邕没有疑心,因为,皇帝这个职业,是世界上疑心病最重的群体,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他们都会疑心重重。

    为此,宇文邕再一次叫来了术士来和,因为来和是当时的顶级算命专家,宇文邕相信权威的判断。

    来和早就已经和杨坚打成了一片,就算宇文邕问十次、二十次、一百次,来和也依然是同样的答案“随国公只是一个守节之臣,并无异相。”

    事实上,来和也没办法改口了,如果来和此时突然改口,称杨坚的确是有不臣之心,那自己称杨坚是“守节之臣”的话,不就成了欺君之罪吗何况,一旦宇文邕要彻查此事,来和给杨坚算命的事儿,也会随之被抖落出来,这不是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吗因而,此时的来和只能这么说。

    对于权威专家的答案,宇文邕不能不信,宇文邕心头的那一丝顾虑,也再一次打消了。

    也许你会说,宇文邕实在是太迷信了,一个术士的话,他居然就深信不疑了。

    如果你这么想,只能说明你对古人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求神占卜,这才是真正的科学。

    科学是随着人们的认识而逐渐改变的,最初的科学就是迷信,古人相信,天道就是真理。

    虽然宇文宪和王轨的进言让宇文邕对杨坚产生了一丝的疑虑,但是宇文邕打心底里并不相信,同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