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章大乱(2/3)
北朝后期的北朝,道教和佛教的发展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宇文氏和高氏对于道教和佛教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在西魏,宇文泰承袭北魏的传统,非常尊崇道教,对道教的推崇胜过佛教。隋书经籍志记载“后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箓,如魏之旧。”

    一直到周武帝宇文邕亲政之后,宇文邕大举灭佛,但是在灭佛的同时,却是存道的。并且,宇文邕在灭佛之后不久,就建立了通道观,组织了大批道士编纂了一部非常宏大的道家典籍无上秘要。

    而我们反观东魏北齐,高氏对待佛道两家的态度和宇文氏截然相反。北魏时期,皇帝即位之时,都要去道坛,接受符箓。这一制度,宇文氏一直都继承了下来,而在北齐书中,却从未有过一次皇帝即位登临道坛,受符箓的记载,并且,道坛最终被废。

    公元555年,即北齐天保六年,北齐皇帝高洋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道运动。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六记载“齐主还邺,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于前,遂敕道士皆剃发为沙门;有不从者,杀四人,乃奉命。于是齐境皆无道士。”

    这场灭道运动,使得北齐境内的道士顿时销声匿迹,所有的道士全部剃了头发,做了和尚。

    而在历代真仙体道通鉴的卷二九、卷三十中,叙述了从北魏寇谦之以来的二十三位北朝道士,其中西魏北周一共占了十一人,东魏北齐却连一个人也没有。从这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东魏北齐对道教是非常蔑视的。就在高洋灭道运动之后,北齐涌现出了更多的谣言谶语,这些谣言谶语全部都是对准的高氏家族。

    北史卷七记载初,帝登阼,改年为天保。士有深识者曰「天保之字,为一大人只十,帝其不过十乎。」又先是谣云「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帝以午年生,故曰「马子」。三台,石季龙旧居,故曰「石室」。三千六百日,十年也。又,帝曾问太山道士曰「吾得几年为天子」答曰「得三十年。」道士出后,帝谓李后曰「十年十月十日,得非三十也吾甚畏之,过此无虑。人生有死,何得致惜,但怜正道尚幼,人将夺之耳。」帝及期而崩,济南竟不终位,时以为知命。

    高洋即位改元天保,有术士把“天保”二字拆分为“一大人只十”,事实上,高洋确实只当了十年皇帝,在天保十年驾崩。

    又有谣言说“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高洋属马,石室是后赵皇帝石虎的故居,三千六百日就是十年“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就是指高洋只能做十年皇帝。

    后来又有道士说,高洋能得天下三十年,高洋却把“三十年”拆解为“十年十月十日”,果不其然,高洋的死亡日起正是在天保十年的十月十日。

    另外,前文中也讲过,北齐灭亡之后,高孝珩和高湝拉起了一支四万人的队伍,据守在信都,宇文邕派出宇文宪和杨坚前去平叛,最终高孝珩和高湝二人被俘虏。当时,高孝珩被俘虏之后,就非常感慨地对宇文宪说,赵郡有一个叫做李穆叔的术士曾经预言北齐国祚只有二十八年,最后果不其然,北齐一共只有二十八年就灭亡了公元550年577年。

    由此可见当时谣言谶语之多,而这些谶语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些被剃了光头,心怀怨恨的道士。他们用这种谶语的方式来诅咒北齐,诅咒高家。

    正是因为高氏的灭道政策,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宗教矛盾,内心充满怨恨的道士们,利用这种谶语的方式来诅咒佛教徒、诅咒北齐,诅咒高家。

    事实上,北齐、北周相继建立之后,两国所确定的德性均为木德,因为东西魏都是水德,水生木,因而德性确定为木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