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狂奔回长安城的宇文邕,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马不停蹄地召开了总结大会。
大会上,宇文邕就此次出征失利,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失败原因总结如下
第一、闭目塞听,没有听取宇文弼等人提出的攻略山西的策略。
第二、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
第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齐依然强大。
总结报告结束之后,宇文邕同时要求各级干部深入领会会议精神,鼓励各级干部再接再厉,并传达到各级单位,为第二次伐齐做好心理准备。
宇文邕无疑是一个善于总结错误的人,他不会让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平心而论,此次伐齐的失利,并非一败涂地。
回顾这两个月里宇文邕的行程,几乎横扫了整个中原大地,河阴、孟津、洛口、河阳等三十多座城市任我行,虽然只是观光旅游,但这已经创造了历史最佳战绩,因为宇文泰都没这么猛过。同时,宇文邕也更进一步地摸清了北齐的底细。
对于北周来说,这次的伐齐虽然失利,却并未损伤元气,宇文邕不会气馁,他正在寻找下一次伐齐的机会。
同时,在这一场总结大会上,宇文邕盛情地赞扬了各级将领英勇作战、勇于牺牲的优良品质,其中,就包括第一次登上战场的杨素和杨坚。
杨素成功领取到宇文邕授予的这份来之不易的领兵机会后,便主动担当了开路先锋的重任,杨素一往无前的勇气,让宇文邕很是赞叹,当大军到了河南境内之后,杨素便又追随于宇文宪,在宇文宪的带领下,杨素的部队也是连捷、所向披靡。
虽然这次伐齐最后败了,但是杨素却是成功的,杨素用他的实际行动为自己做了证明,他不光有文才,更有胆识和武略,同时也为九泉之下的父亲杨敷做了证明,证明了什么叫做虎父无犬子。
对于杨素这样的少年英雄,宇文邕当然是要奖赏的,杨素被封为清河县子,并获得了五百户的食邑。
相对于沙场得意的杨素来说,杨坚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杨坚在此次战役中,率领着三万水军,从渭河顺流而下,进入黄河,负责配合宇文邕主力军队的作战。作为后备力量,杨坚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翻阅史书,我们只找到杨坚在一个叫做河桥的地方战胜过北齐军队,具体怎么打的,我们并不知道。
然而,作为最高主帅的宇文邕却在金墉城下受挫,并随即下令撤军。北周在中原的主力一下子就全都撤空了,作为偏师的杨坚也得撤,不过陆路撤军容易,水路撤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有人或许不明白了,撤就撤呗,这有什么难的,原路返回不就得了。如果你这么想,只能说明你地理知识实在太菜了。
要知道,黄河是自西向东流的,杨坚率领水军出征的时候是从渭河进入黄河,这是顺流而下,但是如果再从黄河进入渭河,那就是逆流而上了。顺流而下,行军速度很快,可逆流而上,这行军速度可就比乌龟还慢了。
而在杨坚的后面,北齐的追兵杀声震天响,以这么慢的速度撤兵,万一被北齐追兵追上,那可就得葬身鱼腹了。杨坚知道,水路撤兵,那就是等死,只能白白给黄河里的鱼虾添加肥料。
杨坚果断下令,登上陆地,从陆路撤军,并且把所乘的舟船付之一炬,看看熊熊燃起的烈火,杨坚和他军队欢快地踏上了逃跑之旅。
不日,杨坚和他的三万士卒悉数返回到了长安。
杨坚虽然没有直接地在战场上立下战功,但是,他审时度势,果断做出决断,完整地保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