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这可是一母同生的亲哥俩啊,也会有假那我只能说,你太单纯了,在治面前,亲情算得了什么。历史上的易牙和王莽都可以不惜杀子,出卖个兄弟又算得了什么。宇文邕当然也深知弟弟宇文直一向的秉性,所以宇文邕只能是静静地观察。
而此时的宇文邕,比宇文觉成熟,比宇文毓更有手腕,他知道他的两个哥哥是怎么死的。在经过一番长期的摸底之后,宇文邕才敢真的确信眼前的这个弟弟宇文直,他是真的倒戈向自己了。
就这样,宇文邕和宇文直走到了一起,并不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而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宇文护。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宇文觉的悲剧告诉宇文邕,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参与这次密谋的人,除了宇文邕和宇文直,还有三个人,而这三个人都是宇文邕精心培植的得力亲信。
第一个人,叫做宇文神举,担任皇宫保安队大队长,同时也是宇文邕的贴身保镖,左右不离身,朝中一旦有任何动静,都会汇报给宇文邕。
第二个人,叫做宇文孝伯,是宇文邕最要好的朋友,且担任宇文邕私人秘书兼陪读,二人寝则同床、食则同桌,大小国家事务都参与其中。
第三个人,叫做王轨,沉稳干练,足智多谋,气度不凡,宇文邕决定诛杀宇文护,最后决策的就是他。
于是,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密谋开始了。
十二年的隐忍,十二的磨砺。
绝地反击,在此一举。
公元572年3月,宇文护从外地赶回京城长安,照理要去觐见皇帝宇文邕。宇文邕用家人礼热情地接见了宇文护,在此前十二年,宇文邕对宇文护一直都是这样的礼数,而这一切,在宇文护看来,并无异常。
礼毕之后,宇文邕又带领着宇文护前往含元殿,去觐见皇太后。在路上,宇文邕不无感慨地说“丞相啊,母后最近几日常常饮酒,您看他老人家岁数也不小了,可不能这么瞎折腾了,喝酒伤身啊,她老人家最听您的话,您一会儿见到太后,一定要好好劝劝她啊。”
宇文邕又不慌不忙地从衣袖拿出一卷书,书名酒诰,并递给宇文护“丞相,您到时候可以把这篇酒诰读给太后听,这是周公当年所作,这是圣人的话,太后肯定会听的。”
宇文护看着宇文邕一副孝顺的样子,甚至忍不住夸奖宇文邕;“陛下很有孝心啊,这事好办,老臣一定好好规劝太后,把这篇文章读给太后听,陛下您就放心吧。”
在宇文护的脸上,没有露出一丝迟疑,在过去的12年里,宇文邕对自己一向都如此尊奉有加,12年日日如此,宇文护还有什么好迟疑的。
宇文护拿着手里的酒诰,径直走入了太后寝宫,一切都在按照宇文邕事先的安排的那样,有条不紊地进行。
又是一番礼节之后,宇文护开始拿出文章,对着皇太后,恭恭敬敬地读了起来。
宇文护对周围的情况根本毫无意识,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这篇文章的每个字词上,而他根本不知道此时的宇文邕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而在宇文邕手里,正死死地握紧一块玉珽皇帝随身用的玉制的手板。
宇文邕突然挥起这块玉珽,冲着宇文护的后脑勺就是猛烈一击。
宇文邕等待这一刻,已经等了整整十二年,这一猛击使出了宇文邕压抑了十二年的全部力气。
浑然不觉的宇文护,顿时眼前一黑,失去重心,仆倒在地。此时的宇文护,肯定是天旋地转,眼冒金星,但还不至于死掉。
宇文邕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