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696. 方仲贤跌入消费陷阱 丰饶县.方仲贤 ……(2/4)

    通译什么的,她认为侄子是有点想当然了,按一路上听到的说法,买地的洋番不少,方仲贤对于洋番传教士是很熟悉的,这些人走南闯北,敢于航行过远洋万里来到华夏,脑子不好用是不成的,个个都是敢闯敢拼、胆大心细、敏捷灵慧之辈,学习能力一定很强,也不缺学习的热情。

    而且,他们来学习买地的新式文化,肯定比华夏人去学习洋番的文化要简便得多,买式的新式文化简易明白呀通译这一行,肯定是洋番有优势得多,方仲贤凭着少女时期的一点老底子,要去做通译,必定更为辛苦吃力。倒不如按着侄子的建议,试着去学一学理科的教材毫无疑问,理科的天赋是相对稀缺的,这从叙州对理科人才的重视就可见一斑了。倘若她能学明白些,那么在这海纳百川、人才济济的买地,想要找到报酬相对高些,也足够题面、稳定,甚至还有机会往上走的工作,也就更容易了。

    到底是科举世家,经商这个选项,是从不曾出现在方仲贤、方密之姑侄心中的,虽然他们也能看到买地的种种商机,能够意识得到其中的巨大利益,但用知识换取钱财和社会地位这条路,就属于刻在脑子里本能的选择,甚至于,这样的人家是很渴望学习,很急于证明自己的智商不比旁人低的,方仲贤拿过理科教材时,甚至有一种急不可耐的感觉她为了表示自己对买活军的不满,以及证明自己对特科的不屑,从未看过买地的任何一本教材,这也是多年来,父母言传身教的道理,选择了哪一条路,自然就要说到做到,尤其是和私德有关,那更是要从小事做起,讲究细节,若是连自己都无法坚持,那就太容易被人发觉破绽了。

    这种曾经的坚持,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老西林以及桐城的圈子里,名声是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好处的,但此刻却成为了能力上的阴影方仲贤必须证明,自己并非是由于不擅长理科,有畏难情绪,自认在买地混不出头,这才以德行之辩排挤买学。

    因此,她表面虽然云淡风轻,只是不置可否地表示,“技多不压身,横竖船行也是无聊,便打发打发时间也好”,但接过课本之后,却是不顾天色渐晚,甚至都不顾省灯油钱了,忍着那刺鼻的煤油味儿,没点蜡烛,而是点燃了煤油灯,就在船舱里趁夜看起了书。第二日还惹来船家打趣,笑道,“这买地真是个福地儿,却也是个销金窟,便是佛爷来了都要动心”

    “我就说罢,船一过浔州,只看着这繁华景象,再没有不被感动了慷慨解囊的。您家这安人,一路多俭省,居然也转性了,这晚上都点起煤油灯来这要是到了丰饶县,岂不是要去住有电灯的客栈开开眼了”

    一路十两船费,这是不包餐的,但活字旗的船上也有一些别处船只没有的好处,譬如,他们会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向客人们供应三股线的棉芯蜡烛,这种蜡烛不比川蜀的牛油蜡烛原料贵重,但效果非常上等无烟,不用剪烛花,也没有刺鼻的气味,燃烧起来非常稳定,用作晚间的照明,已经非常足够了。

    但这还不止,蜡烛毕竟是别处都有的东西,买地的蜡烛不过是质量好而已,船家还有煤油灯,这就是买地独一无二的好东西了除了气味稍微刺鼻一点以外,那亮度真不是蜡烛能相比的,因此虽然价格贵,一灯座的煤油,要价二十文,也就够敞开烧两晚上的,但依然可以算作是身份的象征了,尤其是船行,这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多时候白天都在行船,难免颠簸摇晃,读书、写信都得在夜里船只停靠时再办,那就少不了一盏亮堂堂的煤油灯了。这些船家,每跑一次长船,所得的平价煤油配额,有时候都未必轮得到乘客来买,带到夷陵,都会被高价卖给当地的富户,为这事被摘旗的船家也有,如此有办事处盯着,才能确保方仲贤他们,能有煤油买哩。

    自然了,若是一趟来回,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