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1章 To be or not to be(2/4)
本钱根本不在豪商眼中,对于本地的地理人情,又没有丝毫的认识,难道要学着南方人做海货生意那不等着赔个底掉吗

    再说了,父老乡亲们都在老家,多少也是做了一番事业,如今多少人仰仗着一帮兄弟度日需要他们来排解生产生活中的纠纷光是对于这十里八乡村寨的责任感,也让他们不能轻易地抛弃本地的基业。也正是因为本地的日子好不容易要好过一些了,之前已经闹了多年的战乱,光是从民心方面考虑,黄来儿和张秉忠也认为,现在关陕的路还是在向上走,官府似乎没有呈现出明确的打压之前,似乎还应该慎重从事,不要贸然举事为好。

    而且,当然也有更现实的考虑,就是他们还没有看到官府对叙州帮本土势力的安排冒着生命危险举事,还要邀请外来的势力占了正主的名分来统治自己这本来就已经吃亏了,如若还被买地压制忌惮,乃至于投闲置散,无法飞黄腾达那他们是图什么啊这不是自己找事吗又不是过不下去了,小日子美着呢,何必自讨苦吃

    这些确实都是很有道理的考虑,但是,倘若不举事,来自艾举人这些地方士族的压力,便始终无法彻底消除,虽然现在艾举人对黄来儿是很客气了,还免去了他们家的债务后来黄来儿发达之后给了点钱,两边一笔勾销了,但是,黄来儿对于这些地主,打从心底是十分厌恶的,他又不愿看到自己牵头的羊毛生意,最后滋润了这样的人家,到最后最大的好处还是给地主家吃去了,百姓们的生活只能略微润滑那么一点儿,尤其是来过云县,看到云县百姓的日子之后,他更有一种怨望,希望能在家乡,在关陕,尽快地消灭地主,过上买军来了不纳粮的生活

    买活军虽然也收保护费吧,但是数目不多,尤其是对丰产的作物来说,只拿走不到三成,还不收取其余的苛捐杂税,对于黄来儿这些关陕来的汉子来说,这不叫纳粮,应该叫做实物税,他反感的纳粮,是五成到七成的苛刻地租,每年花样翻新的劳役,那都是叫人活不下去的东西,买活军收的保护费,相比之下根本都不算什么了。除了收保护费,以及兴修村子一些公共的区域,以及村民自发地营造附近的小水利之外,其余修路修桥的活,买活军一律都是雇人去做的,光是这一点,就让黄来儿大为艳羡,恨不得立刻就照搬到关陕去。

    哪怕只是能实现这一点,其余买地的好处一点都沾不上,那也比现在的日子要强得多啊

    黄来儿对于起事的欲望,在这里就扎下了深深的根源,哪怕亲友们都认为现在举事的时机还不成熟,也并没有因现实的限制而完全打消,当然了,他也不能说就完全下了决心,在这件事上,黄来儿的态度是相当反复的,不像是亲友们几乎绝对倾向于保持现状,只有那么一丝心动,黄来儿呢,他理智的时候,也能认识到保持现状无疑是最好的做法,但是,夜深人静之时,心中却总有一丝不甘,屡屡死灰复燃,叫他生发出大逆不道的想法来

    在和亲友的磋商中,他也受到这种想法的支配,多次反复提到,买地的那种严整的纪律和宽松的氛围,百姓们令人艳羡的低赋税,以及女子出门工作的自由,民间对于死板礼教的抛弃当然还有极低的赋税,这都是让他本人心醉神迷的地方。

    而这,当然也不由得激起了亲友们的疑惑说买地有仙器,这个他们是绝对相信的,但是,这些亲友们本能地并不相信买地的吏治真如报纸上说得那么清明,看报纸时,凡是遇到这样的报道他们都直接跳过,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买地当然是强过敏朝的,但是,却未必有报纸上自我吹嘘得那么好。黄来儿一再描述的,买地农民自在而又富裕的景象而且是普遍如此自在富裕的景象,在他们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之下,他们很难不想亲眼见识见识买地的活法,否则,他们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