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来意思,是按照木头媳妇的建议,二十三岁后再说卫姑娘亲事的,但因为近期这份小报的流传,街坊邻居的态度变化,卫太太不知不觉也就跟着改口了。
“盘了炕总是有用的。”卫大郎却颇为坚持,出去盛粥回来,还接续之前的话题,“就算妹妹出了门子,我娶妻后也不能和爹娘睡在一起吧接着都能用再说,买活周报不是说了吗,以后冬天会越来越冷,今年敷衍过去,那明年,后年呢”
卫大郎虽然读书不成,但那是说他学不会四书五经,考不了童生,读书识字这还是能办到的,又跟着妹妹学了拼音、算数,不能说他脑子不清楚,说到这里,想到接下来的连年严寒,京中必然上升的燃料价格,卫大郎的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
两席炕每年冬天的燃料需求,不是个小数目,卫家空间不大,存储也受到限制夏秋两季,燃料便宜,当然可以多存一些,但院子就这么大,存不够两席炕一冬的用量,还是必须在冬日最贵的时候进行数次补给,这样看,每年的取暖费将会是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哎”他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道,“那些南城的百姓,也是些短见的,要我说,五月里这案子一出来,那些家被震没了的人,就该赶紧南下,走都要走去福建买地那里买地那里冬天再冷,冻不死人吧若是自家没有能力重建房子的,那时不走,可想过如何过冬没有拖拉磨蹭到现在,煤贵柴贵,南下的船票也涨价,一点积蓄都耗没了,去南面也去不起,只能苦熬着慢慢冻死”
这话是感慨城南的可怜人,又何尝不是在旁敲侧击,说着自家的事情。卫夫子沉着脸不说话,卫太太先还没品出味,跟着附和,过一会想明白了,忍不住横了卫大郎一眼他们倒是不反对亲朋好友南下,但自家的日子还过得去时,对卫太太来说,离开故土就是一件打从内心非常抵触的事情,除非是走投无路了,否则她是绝不想离开京城一步的。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一盏油灯光芒如豆,煤油灯这不是卫家能承受得起的 ,这条巷子也就只有木头家能搞到一点煤油,卫太太点燃蜡烛,摸黑把碗筷收拾了,撂在盆子里搁去井边,这些碗其实很好洗,没半点油星子,第二日早晨拿雪一擦就行了。灶里最后添一次火,把门封好,舀一锅热水出来,换冷水进去,大家就着热水洗脸洗脚上炕。
这盘大炕,睡五个人倒也还不算拥挤,老规矩,卫大郎、小三儿、卫夫子,在一边,卫太太在卫夫子旁边,卫姑娘在炕头卫大郎年轻力壮睡炕尾,其实炕头炕尾都不舒坦,炕头热得浑身冒汗,燥热口干,炕尾则只有一丝微温,还得在脚底塞个铁做的汤婆子暖着,被子都要比别人多一床。这条胡同的人家,凡是能盘炕的,这样的天气也都是一家对付着睡一张炕,大姑娘和父母兄弟在一炕那都还算好了,新婚夫妻也得同炕,那才叫尴尬呢。
乘着卫太太夫妻洗脚,卫姑娘就站在炕边开始扫炕了每天晨起,要把床褥收好,大家起居饮食都在炕上,在晚上铺床以前,得把白天不可避免制造的一些粉尘扫掉,卫大郎过去帮把手拿畚箕,低声问妹妹,“妮儿,你可想去南面哥没说谎,北边的日子,眼见着一日比一日难过,到南面至少冻不死人”
今年的取暖,的确是老百姓肩上一道很沉重的压力,卫姑娘没有吭声,卫大郎也看不清她的脸色什么脸色啊,就这蜡烛,这油灯,晚上屋里能见到的就是一幢幢影子,压根没有人样。
“妮儿”
冬日里想要说点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