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套路,在江浙一带倒也不是没有,那些骗子从前都是骗江浙一带管了绣庄等产业的寡妇,又或者是有意从良的名伎的,这会儿因这些女娘都往买活军这里来,便也如附骨之疽一般跟了过来,冯犹龙又说了女方骗男方彩礼的,“有一等外地过来想要安家的富家子弟,心中颇为惴惴,这是为何呢因买活军的追杀令下来,天下富户都是睡不安寝了,这些人虽然分家过来了,但在本地没个根基,也没个老相识的,连同乡会都找不到,根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亲戚牵连,便想要尽快在本地安顿下来,找一门有力的亲家,也不求他们帮着什么,只是万事有个亲眷指点罢了。”
“便是如此,又落入骗子的套路之中了,他们也是,总有帮闲设法有意结交,又托请所谓的老媒人撮合,那女娘一定是花容月貌,又有丰厚嫁妆,这公子也被朋友指点若是把钱财算入彩礼,那就不再是本家的钱了,便是本家被清算了,也论不到这里,于是厚给了女方,女方将彩礼往家里一撂,自己带了几箱不值钱的破布头过来,不过一个月就去婚介所申请净身出户。公子一看,彩礼全没带回来,再一了解买活军这里的规定,当下气极自尽的都有”
“至于这女子呢,她若是一两年内不再嫁了,便是在本地生活,官府也拿她不得,又或者暂离开买地去投亲,之后换个城市返回的,也能轻易拿到身份文书,又乃至在这几个身份中不断切换,去外地再故技重施,一年嫁个三四回的,也不是没有,官府这里,想要抓到定罪,何其之难呢
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受骗者无非是贪、懒、蠢、怯四个字而已,都是新瓶装的旧酒,这些骗术,在敏朝一带也是旧而有之,实际上,只需要好好学习本地的法规,又暂缓一段时日,先从扫盲班毕业了,找了自家的营生,有了一帮工作中认识结交的可信朋友,又寻到了促进会,甚至还能去婚介所和官媒好好梳理,在婚书上吃亏受骗的可能,便要小得多啦。”
冯犹龙说到这里,也不免叹道,“只是天下人,其牛心古怪者在所多有,那些旁人一再提醒,仍是一意孤行,乃至上当受骗,事发后又失魂落魄甚至于轻生自尽者,真是在所多有。按说也是能孤身闯荡,一路平安来到买活军这里的人,为何在此事上如此轻信,着实令人不解。于是六姐写了一张手书给我”
说着,便珍而重之从怀中取出,向二人展示,显然能得一封手书,是冯犹龙的得意事,钱受之、徐拂乃至一旁的杨爱,也都屏息凝神,定睛看去,只见上头龙飞凤舞地写了几行墨字,一看就知道是用羽毛笔写的,笔锋纤细,字迹却狂放虬劲,上书道,这一系列案件中,除了女子的菟丝花老观念引发的结婚冲动以外,许多都是外头百姓自幼没有经过恋爱训练,又受话本戏剧影响,误以为婚姻至高境界是两情相谐,也就是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又盲目相信戏曲话本中描述的一见钟情现象,因此产生对爱情的盲目崇拜,胡乱拙劣效仿所致。
实际上应当阐明的道理是,一见钟情、一眼定终生只是男女接触极少的情况下,因性吸引力而演化出的择偶举动,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是对传统婚姻模式的反叛,不能说有多么健康,百姓对文艺作品的模仿是必然现象,无法遏制,作品的走红反映的是社会的思潮,不必也无法禁绝,但文艺界应当要走在百姓前一步,应映时势之变,起教化之用,教导他们形成新的更实用的婚恋观,或警示、或启发、或阐述,对于教化无用的通俗作品,我们任其而为也无需去遏制,但这种符合官府需要的作品,则也应该得到我等的大力扶持
钱受之目注手书,仔细品味其中所折射而出的谢六姐其人其行其心,一时不由痴了,冯犹龙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