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8章 妖言(中)(2/4)
在土地上,就更杜绝了县里一些难免的龌龊事被备案的可能。

    这思路也不算是太稀奇,大多数老爷们琢磨一下都可以想得出来,于是,在有些州县中,敏朝衙门几百年来管不了的流民现象,忽然间就得到了很好的遏制,州县之间的交流,一下又回到了敏朝初年时那极其有限的理想状态没有路引,寸步难行,州县就仿佛是孤岛一般,州县的消息,很难流动到村里去,而村里的消息也很难互相扩散,最多是在附近的几个村之间流传。

    这种应对办法,唯一的瑕疵,就是买活军派出来的种痘官和田师傅,本地人不可能拒绝他们来这里,也不可能拒绝他们和本地人交流,不过还好,买活军不可能每个州县都派来出身本地的老乡,没有那么多人手也没那么巧,只要这些外来人和本地土著的语言不通,那危险的思想就不会散播开来。

    在南方,难以交流是常态,北方的话,官话和土话的差别不算太大,于是士绅们便派出数量很多的随从,看牢了田师傅们,在礼遇之外,也起个防备的意思,他们倒是不会对田师傅他们做什么,但是,如果被教授了一些危险的事情,等田师傅他们走了,听课的农户们就要遭殃了。

    会这样提防的富户们,算是比较敏锐的,还有更保守闭塞的富户,根本就不看周报,也不把买活军的声明当回事,一门心思过自己的日子这也是有的。这算是有钱有势的老爷们,在买活军的几封法令下的常态,而其余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们呢是否相信买活军的政令,对他们的影响就很大了。

    就譬如说折骨缠的事情吧,这个事情确实是被管下来了,因为连朝廷都十分配合,去姑苏、广陵那边清查了折骨缠的女子,并且都给了编号,一一登记入册,此后若再发现折骨缠的男女伎,立刻要查问主家,严格治罪。对唱家来说,他们没有选择,不管你信不信买活军的话,本朝现在也开始禁止折骨缠了,那没得好说,只能依令行事,对东家倒也有个交代。

    为了遏制这两地公然的逃亡浪潮,他们现如今对伎女们倒也仁慈得多了,不再那样随意打骂摧残,还有些心善的老鸨、龟公,时常把那些生病的小伎子送到买活军那里去,倒也不把她们转卖给窑子、瓦舍了,少赚了一点钱,不论结果如何,良心上似乎也有个安慰。

    又有那些折骨缠已成的伎女,如今很多都被富户重金礼聘回家,过好日子去了她们怕是近年来最后一批折骨缠的女娘了,物以稀为贵,身价一下陡增,有些女娘因此一下便洋洋得意起来,倒是真不想去买活军那里,在那里有什么好做手术总有死掉的危险,还要靠双手做活赚饭吃,吃了这么多的苦,缠出的一双小脚,一辈子的吃食便合该从这双脚上来。

    这些事,和百姓们是没有太多关系的,他们最多也就是在遇见那些逃亡妇女时,庇护一二,或者是指路,或者是随意为她们遮掩行踪老王头便在码头附近见到过不少逃跑的妇女,他也多为她们指路去买活军的船上。

    是因为惧怕庇护妇女令中,对阻碍妇女逃跑者的威胁吗倒也不是,更多的来说,这令书似乎是给他自己了一个依据,让他的善举,在得失上能够说得过去若是以往,帮个这样的逃妇,不可能给老王头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有许多风险,他是有家有口的人,不能不考虑到这些。

    若是因为自己的一个善心,搞得一家子不得安宁甚至家破人亡,他于心何安因此,他只能选择稳重行事,最多是不去告发、寻觅,要说帮人一把,这是不能做的。

    但是,庇护妇女令发出来之后,老王头的行事就有说法了,他必须帮,因为这是报纸上的要求,如果不帮,也会留下后患,这样,两种选择的后患都是相等的,那么他就可以忽略风险的不同,没有负担地选择小帮一把了。这时候,他是很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