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大概是在七年前, 山阳道这里便有了雪花盐卖, 只是当时,这种洁白如雪的上等精盐,卖价十分昂贵,哪怕是在近海有私港的地方, 一斤也要到二三百文,还有上等雪花糖,也是以大户人家专用的奢物面貌出现。那时整个山阳道,能支持得起这样花销的,也不过只是五六座大城市而已,登莱两地,也是仗着这两处地方是天然海港, 高丽、东瀛的俵物极多, 自然繁华, 是许多奢物登陆的地点,这才得风气之先, 率先接触到了盐糖之物。
在那时, 买活军不过是个遥远的名字而已,便仿佛什么彩云十三苗, 湘西侗蛮一样, 都是在山高水远、王化不开的地方浮现的乱军, 虽然有一二拿手的货品,但山阳道的人,更关心他们的货,而不是旁的任何事情。便偶尔从塘报中听说了买活军占了某个县城,那也压根便算不上什么事儿。山阳道的百姓,见识算是仅次于京城,而且文教之风极为兴盛,对于历史是一向有了解的,几百年来,这样的事情难道还少了吗
不论一开始闹得如何,最终,自然总会有一个结果,而生活也还是会遵循着惯性,最终回到他们熟悉的,在长治久安和民不聊生中左右反复的轨道中去。从百姓们到武叔卿这样的官员,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改朝换代的事情将发生在自己这一代有一天或许是会的,但起码不是他们活着的这一天。
有盐就贩,有糖就吃,有话本就看,有棉衣,有毛巾,有马口铁做的物件就买,买活军的货越来越多,占据的地盘也越来越大,引出的闹剧也越来越荒唐,真正让武叔卿以及其余登莱百姓意识到,买活军已经成为不得不正视的一股势力,那还是因为他们的船队掠过了登莱外的海域,扬帆往东江岛而去。
去送粮食去送了东江岛永远都不够吃的粮食
运回了人口,运回了登莱无力接纳安置的人口
送去了火铳和红衣小炮让东江军得以在狮子口立足守城的武器
带来了报纸,带来了政权、文明的理论支撑让登莱的百姓们也对辽东流民多了几分理解那些流民从辽东逃来山阳道,并非是人人都喜欢的,有许多佃户不愿他们来拉低了劳动力的价格,本来年成就不好,现下流民来了,东家肯出的钱更少,大家都吃得比从前更少。
而且,大量的流民也会败坏本地的治安,很多百姓是厌恶流民的心情,与厌恶建贼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在买活军的报纸上刊登了那篇政权、国家、文明的文章之后,武叔卿亲眼看到,他手下一个对流民素来不喜的小吏,居然也逐渐地转变了态度,见到流民不再是非打即骂,也会给他们指一条明路,让他们去找点工做,因为他也逐渐地从同僚们的谈论中认识到了,自己不止是山阳道永平府的人,往大了说,他还是敏朝人,还是华夏国人,他和这些流民虽然语言不太通畅,但到底还拥有着共同的身份。
到此时为止,买活军虽然和朝廷的关系自然不佳,但在民间的名声肯定还是很好的,辽东和山阳隔海相望,辽东乱了,山阳道还能有好的买活军支援东江军,这是秉持着文明大义,而且怎么看,其主谢双瑶那都是能文能武,可农可兵,手中工巧仙器无限,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便是换这样的人做了皇帝又有什么不好呢虽说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吧,但敏朝的乌鸦,却是只见其黑,不见其的好处,而买活军的乌鸦好歹还能叨些仙种回来,叫人不必为粮食发愁,还有叨些神药回来,叫人不必再恐惧疫病呢。
自然了,不愉快的事那也是有的虽然不是买活军的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