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八喝了口茶买活军出门办事是一向不喝酒的,如今他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也是这样说的。而且在我,还有一点小心思是这般。方才黄老兄也说了,她也说了,我常年出门在外,一年回到许县的日子,加起来不会超过一个月,父母又都在乡下老家,县里就我一个人我说得难听点,倘若是我娘子在家偷人了,我也无从知晓,养的孩儿究竟是不是我的,也无法辨别。”
这是此时一种很普遍的担忧,因为的确没有任何方法能确定孩子和父亲的血缘关系,如果一个孩子生得像母亲的话,他的生父便将永远置于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中,即便是生得像父亲,因为父亲也总有些男性亲眷,那么便总还有许多别的可能。除非在怀孕期间母亲在物理上只能接触到父亲一个男人,否则永远不会有什么证据能将这个疑问完全解答。
有钱人通过对女眷在空间上的隔绝来降低自己的风险,同时社会上也尽量地推行着男女大防的礼教思想,在物理上和思想上同时减少孩子不是自己的这种男人至深的恐惧。平民百姓则只能接受和风险共处的事实,再加上过去百年来心学盛行,民风开放甚至于糜烂,民间偷情养汉也是屡见不鲜,因此而生的纠纷甚至命案也在所多见。
目前来讲,解决方案似乎仍只能是把妻子禁闭起来,便如同周小娘子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她不出去做事,在家关门闭户地教养儿女,还要请来婆婆做个监督,如此保证自己的贞洁,以及孩子在血统上的纯洁性。
在吴老八来说,他却觉得此事并不能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解决,“用禁闭来释疑,终究是解释不清的,我不会说话,也说不清,只觉得倘若一开始便抱了疑心,要将其关押起来,那么这种开始便不好,等于是埋了个疑心的种子,哪怕已经做到极致,也还是很容易猜疑起来。”
他这话说的是有些拗口了,但两个听众都是深悉人性的老成人,却能明白吴老八的意思,都是点头称是,而且对吴老八也多了一份欣赏,觉得他虽未读过太多书,但见事却很明白。
吴老八又道,“其实便是两人都在一地,想要偷情也都各有办法。猜疑是没有止境的,能打消彼此疑虑的,只能是对彼此人品、性格的了解和信任”
他说到这里,忽然顿了一下,似是有些羞赧,但最终还是说道,“只是打个比方,倘若是我和陆大姐议亲,那么彼此都不会有这样的猜疑,因为在议亲之前,已经对双方都有了很充分的了解。但这周小娘子,不过是匆匆二面,此前连话都没有说过几句,我对她只有很有限的了解,她对我也是一样哪怕是我们在婚书上毫无分歧,似乎在我心里,也不想就这样草草成亲,更何况彼此还有许多不同之处”
这话是十分不通情理的,因为吴老八描述中,想要找的娘子必然是在婚前便和他有了较为长期的接触,在外头,这种想法可谓是大逆不道,完全可以打为浪荡子弟,在此时谁不是盲婚哑嫁,红盖头一掀,第一次见面便是洞房周小娘子对自己将来的规划正是极为正当的,而吴老八反而显得极为离经叛道,甚至可以说是不识好歹,此时民间女子稀少,有一门这样的亲事,女方年轻貌美,已经很不错了,略微的瑕疵不过是一对儿女而已,其余再无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他若不娶,简直就是傻子,外头多的是人娶去。
这种利益上的盘算,吴老八显然也有所认知,他眼光又相对高,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下回遇到一个可以考虑成亲的对象,还不知是什么时候了。他的犹豫是可以眼见的,但却似乎又总是下不了娶妻的决心。
虽然两个听众并没有指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