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5章 新婚俗(4/6)
之前席卷许县的分家潮,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在分家大潮以前,不论男女的收入都要上缴,之后再由亲长往下分配。但由于买活军政审分的制度,他们治下并不存在什么大家,只有大族已分家了,但还认可彼此间的亲戚关系,许多紧密的大家庭主动转化为松散的宗族,以此来规避政审风险。就算很多家庭分家以前想的是做做样子,但一旦分家分炊,或是各自别居,大家长便会发觉,自己很快地失掉了对子女们的掌控力,更不说财权了。

    本地寡妇们的要求,也进一步推动了分家的速度,临城县到了年限却没有娶亲的单身汉是很多的,至少总比这几百个寡妇要多得多。当然每个人能拿出来争取媳妇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有些人长得周正,有些人会办事儿,有些人收入高,但不管怎么说,倘若不能满足财权的要求,那连加入竞争的资格都没有。固然还有外地的寡妇可以去找一找,但人往高处走,外地的想找本地的,本地的难道就不想找本地的了吗

    因此,哪怕是为了孩子的婚事着想,这些单身汉也纷纷开始分家另过了,许县的房地产市场去年是格外兴旺的,很多人家在改建老屋,或者购置新房,人们对婚房的要求也比以前高了,如果是从前,老屋里能有一间属于小夫妻的房子,就足够让人满足了。但现在,县里一些有实力的人家已经开始追求水泥房,或是独门独户的小院,或者更进一步,独门独户的水泥小院了。

    除了这普遍的三权之外,本地的寡妇还有许多个性化的要求,譬如有些寡妇带回了自己的儿女,她要在婚书中体现出这些已存在的儿女对她财产的继承权,有些寡妇则由于本家血脉的凋零,要求在冠姓权上做出约定,有几个孩子要跟她的姓,有些本地寡妇则要求男方给付高额的彩礼作为她的婚前财产,即便离婚了也不能索要。

    这些要求完全因人而异,对女性的婚配价值的影响究竟也有大有小。而且能不能接受是完全看男方自己的,旁人完全无法预测。就譬如说小耳朵,嘴是最硬的一个人,成亲最快的也是他,去年六月里,受亲朋所托,从建溪带回的刘家女儿,九月两人就成亲了,约定了所生的孩子一半跟女方姓或者由女方来决定,因为女方家兄弟少,迄今没有第三代,丈母娘便决定变通一番,从女儿身上来延续姓氏,而且思路受到启发之后,她也决定把自己的姓氏安一个在孙辈头上,因她的娘家遇上发洪水,几乎都死绝了。

    由于刘家不要彩礼,而且言明了愿意给女儿一处房产,刘家女儿是绝不会让步的。当时许多人都觉得这门婚事要告吹,因为小耳朵收入很高,在外地寡妇眼中是很吃香的,他完全可以找一个旧式的太太。但小耳朵不但答应了下来,而且也在婚书中约定了他的那一半孩子有一个要跟奶奶姓他父亲家里穷,母亲家里还过得去,多年来屡受舅氏接济,连贩私盐的路子都是舅舅介绍的,既然答应了刘家,那么他母亲便也觉得不能吃了亏。

    如此一来,他们如果生了四个孩子,便将是四个姓氏,这不太像是孩子,反而更像是几个人合股做生意,股份的体现听说谢六姐便是这么评价的,随后她又说了一句话,“更接近于如今婚姻的本质,满好。”

    因为有这一句话,小耳朵便俨然可以抬头挺胸了,不太有人敢公然地对他发表侮辱性的言论。但这依旧是让许多人很吃惊的一桩婚事,私下惹来了许多议论,算是极为特殊的例子,私盐贩子中更多人还是娶的外地寡妇,或是以较优惠的条件娶了本地寡妇,他们收入高,多数都置办了水泥房,条件在本地是相当优越的。足以能养得起媳妇不外出工作,保证工作权其实已是极大的让步了。而在这桩婚事之后,新式婚书在许县便俨然地铺陈了开来,现在哪怕是刚上过扫盲班的农户,在给自家接回来的寡妇女儿找女婿时,也要找个空儿,来城里请教一下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