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5章 科研嘛(1/4)
    程丹若的牧场在顺天府北部, 离京城大约一日的路程,早晨出发,将近傍晚才到。

    牧场不大也不小, 位于一片河谷处,养了五十头牛, 都是按照程丹若的要求, 专门从蒙古买来的黄牛。

    除了少数几头种牛, 大多是母牛, 岁数不一。

    程丹若到了地方,没急着找牛,反倒是招来管事,询问周边牧民的情况。

    因临近京城, 这里的牧民日子过得不错,养的牛羊也优先给京城。如今羊毛纺织业欣欣向荣,更是有不少人过来收羊毛。

    牧民的日子不算富裕,却也不需要扶贫。

    程丹若放心了,专心搞医学事业。

    次日, 她早早打发走了谢玄英,戴上口罩手套, 在牧民的陪伴下,一头头检查母牛的乳房。

    牛痘多生发在这个部位, 所以在广为人知的故事中,琴纳是在挤奶工身上发现了端倪。

    但故事只是故事, 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程丹若思索了很久,是否要在本土研制牛痘疫苗。相比于牛痘,其实人痘做起来更为简单。

    首先,在宋元时期, 人们对天花就有了较为普遍的认知,到了明朝,大夫们已经能够分别各种痘的类型,甚至在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鼻痘法,大夫们已经在尝试筛选痘种,有了种痘雏形。

    而人痘技术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在清朝才成熟,假如此时提出来,已经足足领先一百年。

    还有,牛痘疫苗不是说做出来就能推广的。

    最早西方研制出牛痘疫苗,却在传入国内时失败了,理由十分荒诞。

    疫苗过期了。

    早期的人们是怎么接种牛痘的呢

    是从一个患者身上取痘,然后直接给下一个种上,靠人传人的方式传递,或是直接在种痘现场牵头牛过来,现场取,现场种。

    效率低不说,也不是出痘了就能随时接种。

    取痘的时间不对,接种的人可能无效,痘种不干净,可能直接导致病人得病感染而死亡。

    所以,牛痘比人痘安全,却也有大量风险。

    只不过,穿越这么多年,不知是运气好还是怎么,她一直没碰见天花,相反机缘巧合,和鞑靼的关系还不错牛痘在欧洲、俄罗斯和中亚分布得比较多,获取痘种的概率更高。

    既然如此,当然还是牛痘更好。

    毕竟她也没打天花疫苗

    言归正传,要研制出牛痘疫苗,首先得有一头得病的牛。

    程丹若提前嘱咐过林桂,让他多留意身上长疹的牛,自己要试药。有猪康复这头猪在先,下人们不以为奇,好好答应了。

    但这么多牛中,病牛一共有五头,只有一头是长了丘疹的。

    可这不是牛痘

    是挤奶人结节,也叫假牛痘。

    怎么说呢,意料之中的坎坷。

    但来都来了,筛一遍没有就走,实在太可惜。

    程丹若很快想出了办法,最简单的莫过于派人到周边的牧民家庭寻访。

    “疹子不要这种光滑的、棕红色的、圆形的肿结。”她叫来仆人,仔细描述,“要有水疱的,凹进去的脓包。”

    牧场是林桂买的,负责的管事也出自靖海侯府,是柳氏陪嫁丫鬟的儿子。

    他们天然向着三房和四房,而比起谢四,谢玄英怎么看都更有前途,今后荣辱系于她身,他们干活肯定上心。

    一内一外两个管事都应了,说马上找人四处寻访。

    但就这样碰运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