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自忖,他一定做不到这个程度,说来还要感谢他爹早早给他定下了亲事。
“为白大人翻案,是答应先生的事。”
孔明自然知道这事,只是他爹自己也没抱多大期望,即便王爷能顺利坐上那个位置也不知是多久之后,或许理国公都入土了。
因此孔大人只说要救修远出来,保住白家血脉。
他明白王爷的意思了,对付理国公是为凉州的将士们,从这件事下手是为了他父亲的夙愿,至于为什么要交给小郡王,一来是因为他合适,二来大约是要讨好人吧。
七月正是最热的时候,宫中却已经开始准备秋衣,宣和张着手任人摆弄,贵妃坐在一旁看衣样子。
“也不知今年是冷是热,衣裳多备些。”
“秋狩衣裳我叫锦绣坊备下了,您这给我做几身常服便好。”
“我瞧着这绣纹正适合箭袖。”
“那就做。”
宣和量完了尺寸便过来坐下,盯着贵妃瞧了半天“几日不见,贵妃娘娘更美了。”
贵妃早见惯了他的套路,仍旧忍不住笑开了,眸光潋滟,秀眉轻扬“你这张嘴,不知是随了谁。”
“大约是随了爹爹。”不待贵妃驳他,宣和又说“随了爹爹的心,替他说心里话来了。”
贵妃摇摇头,不同他计较这个了。
“老六的婚期定在明年八月。”
“这么晚”
王府早已经建好,双方也都到了该婚配的年纪,怎么还拖到一年后去了
“二丫头不愿意嫁。”
宣和想到上次老六来问他要的东西,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兀自笑了半天才想起来正事。
“我叫宋钱去建了藏书楼,我如今想着,不若借着藏书楼再见一个书社,书社中若是有人考名,便给他些银子。”
若是中了举人,多半是有当地的绅豪出资赞助的,但在这之前,许多读书人最缺的就是钱。
“此事若把握不好,便有结党之嫌。”
“若是同他们立下契约,有了功名之后还上银子资助社中其他寒门士子呢”
宣和本意不过是为了设立一个奖学金,一来是为了些帮助,二来是为了激励,三来也可以结个善缘。
“你一惯最不喜欢读书人,如今倒是一心为他们做些事了。”
“谁说我不喜欢读书人,我一向喜欢小白大人。”
贵妃自然也记得当年那个名动京城书画双绝的大才子她回忆了一番,记忆中小白大人容貌也十分出众,不然当年二公主怎么会嚷着非他不嫁呢。
“倒是可惜了。”
“他如今还在大理寺牢里呆着,等白大人的案子重审之后就能出来了。”
“选定他了”
宣和点头“既懂得经济仕途又懂得风花雪月的读书人,长得也好看,我上哪里去找第二个这样。”
“你选定了便好,闲暇时可去公主府坐坐。”
宣和点头应下,随即又犹犹豫豫地开口“谢淳告诉我小白大人看过当年兰州购粮的账册,小白大人过目不忘,又是这样重要的证据,想来如今也是记得的。”
“我是不明白他为何要同我说。他同老三联手,即便没有我,这事他也能做成,若成了还能多一大助力,怎地说放就放。”
谢淳动作不多,但几乎一次都是多方考量一举多得,宣和却从来只看得见一半,贵妃轻描淡写地点醒他“自然是为了讨你欢心。”
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