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于他确实是举手之劳,宣和做过就忘,就是不知怎么的传到了谢淳耳中。
最近谢淳点了许多人出京办事,钦差都不值钱了,但再不值钱也是钦差,手中拿着圣旨,不管到哪都视作皇帝亲至。
谢淳当朝点了刘大人时他自己也没想到,朝中几乎没有他没参过的人,除了皇帝,毕竟已经树敌这么多了,要是连皇帝也得罪了,那可就真的别活了。
先帝同刘大人自有默契,先帝要治谁的罪了,第一个开口的多半是刘大人。只是此人谁都参,真假难辨,混淆视听,还极好地同旁人保持了距离,是一个纯得不能再纯的天子近臣。
但谢淳同他可没有这样的默契,刘大人意外的同时,其他人都有些头疼,仿佛又看到了先帝手中的利剑。
就连丽嫔也没想到能那么快,她松了口气,她无子嗣傍身,这一生望到头也不过是在宫中孤独终老,万幸秦王心地善良,此计才可行,她还算是能为家里做些事。
这一路山遥水远,钦差虽不好做,但做好了便能往上走一步,在朝为官,哪一步都不容易。
接着宣和就发现,找他做代购变相照顾他生意的宫妃变多了。
怎么回事
又过了几日,他才发现,谢淳竟然隔着他,背着他,同她们交易起来了。
他后知后觉,她们这是都拿我当儿子使了
还有谢淳,要不要这么自觉
不论过程如何,谢淳派了许多巡查官出去,不断往京中递着消息。朝中的气氛便一日沉过一日,宣和也越发肯定,这水灾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如今只能是因地制宜,竭尽所能地减少损失。
有些地方是可以征发徭役加固堤坝的,这时工部尚书便提议用工部新制成的“水泥”,此物原料不过是些山石草木灰,成型快,又十分坚固,用来临时筑堤,再好不过了。
宣和今日不曾上朝,谢淳却知道这是他其实是他的手笔。
因他点了几位钦差,叫宣和已经两日不大同他说话了,朝议也没来,昨夜甚至没有宿在宫中。
工部尚书说了许久,希望能说服皇上在全国推行此法,谁都没有发现宝座上的陛下已经晃神回来了。
谢淳说“朕对此物不甚了解,此事还需秦王与诸位商讨。”
众人闻言神色各异,谁都没想到皇上会这样直接地说此事秦王做主,谢淳当然没有直接说这话,但他就是这个意思。
这哪里是要唱双簧的样子,宠信得比先帝还过分
先帝只拿秦王当儿子,孩子说的话他会考虑,却不会在朝堂上说这事他说了算。
但谢淳说了。
兄弟情深四个字,他们已经说了无数次,今日却有些怀疑,兄弟真的能到这个地步么陛下莫非是要捧杀,,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