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年纪小,身边也没有一个得用的人,许多事情一旦许氏不想让他知道,那他就两眼一抹黑。
就比如赵姨娘这件事,若不是他路过花园时听丫鬟婆子闲话听了一耳朵,根本就不知道父亲的妾室被清理了一遍。
上辈子有这回事吗
贾敬疑惑了片刻,却想起来,上辈子他这时候还病着呢,对发生了什么事就更不知情了。
当然了,他在意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贾家的男人自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后宅之事都是女人的事,男人不插手。
贾敬之所以会在意这件事,不过是通过这件事,他突然意识到,他是时候收拢一些自己的心腹了。
可这件事,若是找母亲许氏,多半是不行的。因为作为一个母亲,她会想全方位地得知儿子所有的情况。若是找她要人,最后这些人都会成为许氏的心腹,让他做什么都束手束脚。
没办法,谁让他如今身板太小,没有威信呢
既然母亲这里行不通,那就只好找父亲了咯
其实,他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启蒙了,只是最近病得厉害,才放了蒙师的假。
而在父亲贾代化眼中,启蒙入学之后,他就相当于半个大人了。如果他向父亲表示,想要几个自己的人手,贾代化一定会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儿子不会长于妇人之手。
只要贾代化发了话,就算许氏再不甘心,也无可奈何。因为贾代化才是一家之主。
不过,在找父亲之前,他得好好想想,这辈子,到底要不要再走前世的老路
如果走上辈子的老路,凭着上辈子的经验学识,他考个前三甲是没有问题的。
到时候,他再熬过初入翰林院,被同僚排挤的那一段,做出谦和冲淡的样子。时日久了,那些心性豁达之辈了解了他的为人,自然乐意与他相交。
至于那些心胸狭隘,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他贾敬也不屑结交
先在翰林院熬几年,待有了资历,便可活动活动,动用一下关系,挪到六部去。
他已经活了一辈子了,什么人日后会发达,什么人时候会倒霉,心里一清二楚。只要小心些,多结交些日后的贵人,不愁不能出将入相。
可是,这也太慢了,他根本就等不及,也没有那个那个耐性去等
这也怪他上辈子道经读多了,骨子里多了一种出世之意。若不是他没个兄弟代替,他都想早早表现出对世俗的嫌弃之意,再过几年就出家为道。
当然了,这一回他不再自暴自弃,自然也不会去服什么金丹。
可事实上,大哥贾敷一去,他这辈子还是独子的命
盖因许氏生他的时候伤了身子,不能再生了。而以许氏的手段,是绝对不会允许有庶出子女的。
宁国府是他的责任,而他这辈子是绝对不会允许宁国府再次败落的。
这既不想家族沉积败落,又不想再入文官的圈子委屈自己勾心斗角,算来算去,就只剩一条路了。
从武
如果从武,宁国府家学渊源,军队里又有人脉,宫里也有圣眷,其实是比从文更有优势的。
只是父亲贾代化一直听信西府老国公贾源的话,认为开国之后,武将便没了用武之地,所以一心想要他弃武从文,让宁国府改头换面。
事实上,根据贾敬上辈子的记忆来看,北边的蛮子一直不安分,南边也有茜香国时时进犯,最起码在未来的五十年内,武将都不愁仗打。
所以,思来想去,贾敬还是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