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何事”杨坚哼了一声道“说来听听,到底是突厥大军再起,还是有人啸聚造反攻打州县城池”
“呃”杨广愣了一下,心说父亲这什么口气
很是让人莫名其妙啊。
他琢磨不透父亲言下之意,干脆通通抛开不理,径自拱手道“父亲,并州、冀州、豫州连日以来暴雨不断,水势汇入黄河以后,于下游漫过河堤,使河南十二州变成一片泽国。”
“你是什么”杨坚悚然一惊,头痛、烦躁等等病症在这一瞬间仿佛不翼而飞,昏昏沉沉的头脑猛然清醒。
不由得杨坚不紧张,十二个州就这么化作一片泽国了,受灾百姓、死伤百姓之多可想而知,而且水灾过后,饥荒会接着发生,而这一切又会造成更多人死亡,更要命的是洪涝灾害的地方往往会爆发瘟疫,这一切的一切是足以动摇帝国根基的。
他猛的站了起来,咆哮道“都水监前日不是说水势可控么还有地方官员怎么没有加固加高河堤”
“汾水两岸连续下了两天两夜的大暴雨,再加豫州洛水、并州沁水也是如此,这些水势到了管州就形成了极大的洪流,这其实是不可预料、难以应对之事。”
杨广替都水监、地方官员说了句公道话,然后说道“地方官员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百姓迁到高处,好在之前有所准备,损失应该不算太大。依孩儿之见,当务之急是派忠诚可靠的人去赈济灾民、维护地方秩序,以免有人为祸地方、借机作乱。”
“让杨达去吧”
杨达不但是门下省主官纳言,而且还是隋朝宗亲,杨素对他的评价是“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杨达耳。”而这番话,也深得杨坚和文武百官的认同。杨坚沉吟半晌,又说道“另外改变以往的赈济方式,执行以工代赈之法。”
事实上从大禹治水至今,许多赈灾防疫方式已经有了雏形甚至已经开了先例,以工代赈这种看似新颖的东西,也不是没有过,但是真正阻碍赈灾的,是在赈灾过程中执行力不足、监督不到位,导致赈济之粮在层层下拨中,出现巨大损耗,本应是顿顿干饭的赈济粮,落到灾民身上时,已经变成了清汤寡水、可见碗底的粥,最终导致大量赈济钱粮落入了贪官污吏的口袋,而百姓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对这些官员感恩戴德了,哪会在意、哪会知道朝廷发了多少而朝廷事后派出的巡察御史,见到灾民都活得好好的,自然无话可说。
而杨集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概念之后,在着重强调赈济过程中的监督、执行之余,同时也强调了舆论方面的宣传,目的是让灾区百姓知道朝廷下拨多少钱粮、每家每户应该分到多少,对于一下自己得到的,百姓心中都有数了。
巡察御史事后一查就能知道有多少钱粮落到百姓头上,又有多少钱粮流失。如果有所流失,只须抓住负责赈灾的官员和地方官员便没错。
而大隋王朝建立至今,黄河下游洪涝频发,本身就有一套很好的办法,当杨集提到“加大赈济过程中的执行和监督力度、加强舆论宣传”时,朝廷很快就弄出一套行之有效赈灾良方。
这一次洪灾,杨坚准备将这办法使用上来,一来是看看这套赈灾良方的效果;二来也是想发现不足之处,从中汲取经验,进一步将赈灾之策完善起来。
“内史侍郎薛道衡刚正不阿、眼中容不下半颗沙子,实乃监督主官的不二人选;另外可以让将作大匠宇文恺主管建造一事。”杨广说了自己想到的人选,又建议道“伊州、庭州比是胡人,未了尽快让他们成为大隋中的一员,用汉人去定居、影响是必不可少之事,而受灾十二